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筆者念小學的年代,如果身邊有同學學鋼琴,同學之間吱吱噚噚下的潛台詞必定是——佢屋企一定好有錢!那些年,能夠學鋼琴的同學,家境一定不錯,雖不一定是非富則貴,但起碼來自小康之家。筆者甚至有一位老同學,當長大有經濟能力後,才跑去學鋼琴,她說學琴不是為了要彈出什麼樂章,只為一圓兒時夢,因為在老同學心中,彈鋼琴可以讓她變成社會上的精英階層。
學琴曾經象徵矜貴
可惜今天,鋼琴不再矜貴,有些設有「一人一樂器」計劃的學校,甚至不把它放在眼內,開宗明義表示即使小朋友正在學或懂得彈鋼琴,也不計算在計劃之內,要額外學其他樂器,這明顯地把鋼琴的價值貶低。
音樂變學校贏獎工具
曾在名校教了多年音樂科的胡龐倩渝表示,這都是學校求勝心切所致。她埋怨近年不少學校設有管弦樂團或樂隊,他們都希望派學生外出參加學界比賽,贏得獎項,為校爭光,於是不少學校都要求學生練習其他弦樂或管樂器,終於造成了現時的局面,胡太大嘆可惜。
今期《為鋼琴平反》,除了請胡太講述這個奇怪荒謬的現象,她還告訴大家學鋼琴的好處;而從小學琴的演藝學院三年級生Peggy,更告訴大家鋼琴如何譜出她的人生路。
文:陳詠詩
學琴曾經象徵矜貴
可惜今天,鋼琴不再矜貴,有些設有「一人一樂器」計劃的學校,甚至不把它放在眼內,開宗明義表示即使小朋友正在學或懂得彈鋼琴,也不計算在計劃之內,要額外學其他樂器,這明顯地把鋼琴的價值貶低。
音樂變學校贏獎工具
曾在名校教了多年音樂科的胡龐倩渝表示,這都是學校求勝心切所致。她埋怨近年不少學校設有管弦樂團或樂隊,他們都希望派學生外出參加學界比賽,贏得獎項,為校爭光,於是不少學校都要求學生練習其他弦樂或管樂器,終於造成了現時的局面,胡太大嘆可惜。
今期《為鋼琴平反》,除了請胡太講述這個奇怪荒謬的現象,她還告訴大家學鋼琴的好處;而從小學琴的演藝學院三年級生Peggy,更告訴大家鋼琴如何譜出她的人生路。
文:陳詠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