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最新報140.27,較9月初歷史高位146.92回落4.5%,本港住宅樓市進入調整期的趨勢愈來愈明顯。星級地產分析員、開元產業信託(1275)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張一鳴接受訪問表示,自從房委會2012年7月宣布推出白表可暫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計劃(下稱白居二)以來,政府過去三年半一直藥石亂投干預市場,結果樓價被夾上乾升。就目前情况來說,他相信美國加息在即,本港經濟正被陰乾,難支持高企樓價,若突發事件出現,預料樓價跌勢將轉急。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市區重建局首個資助房屋項目、位於啟德的「煥然壹居」早前宣布,容許月入6萬元以下的單身人士申請,其資產上限高達300萬元;政府資助如此高收入及高資產值的人士買樓,引起社會熱烈爭議。結果市建局本周二召開緊急董事會,通過將單身人士入息上限調低至33,500元,資產上限會減半至150萬元。
3年前白居二錯掀炒風
據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年初公布的《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本港住宅樓價連續5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城市,樓價入息比率(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數)高達至17倍,達極難負擔水平。張一鳴認為,在目前樓價明顯偏離市民負擔水平之際,政府卻偏要資助市民買樓,延續近年房屋政策藥石亂投作風:「由2003年第二季至今,樓價已大漲小回12年,累積升幅逾3倍,我真是十分不明白為何政府在此時此刻才資助市民買樓?假如市民目前入市後樓價大跌,他們一定會搵政府算帳。再說,若市民有300萬資產而且是單身,為何還要政府幫他上車?這些市民的資源用來幫助籠屋的居民上公屋會否更好呢?」
「煥然壹居」延續錯誤政策
張一鳴批評,港府房屋政策的失誤,並非始於是次煥然壹居事件。例如房委會於2012年7月中宣布推出「白居二」,原意是在新居屋未及應市之前,助市民尤其夾心階層,以較相宜價格購買二手居屋上車。不過,事與願違的是,「白居二」出台後,二手住宅樓價至今年9月曾勁升近四成,令有意上車的市民百上加斤。
張直言,「白居二」政策考慮得不夠周詳,結果令樓價火上加油,「投資者憧憬『白居二』可製造6000個私人住宅買家的需求。當時市場本已供不應求,在此情况下政府還要增加6000個新增置業需求,結果一定是推升樓價。結果由居屋開始炒,之後是細價樓接力,跟着是太古城等大型屋苑追落後,最後連豪宅價格亦一併推高。」
據張一鳴分析,「白居二」於2012年7月宣布出台後,樓價開始急升,故港府當年10月推出買家印花稅(BSD)意圖平抑樓價,惟成效不大;結果於2013年2月再推稅務辣招,向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以外的買家徵收雙倍印花稅(DSD),最高稅率達8.5%,樓價曾穩定下來。惟2014年5月港府又突然「減辣」,宣布放寬DSD的換樓期限,令樓價又再掉頭上升。
息口升經濟差 樓價跌勢已成
張一鳴認為,與本港同屬開放型經濟體的新加坡樓價便早於兩、三年前已回落,故若非港府過去三年半不斷藥石亂投刺激需求,本港樓價亦應該早已見頂。展望後市,他認為,美國聯儲局料於月中宣布加息,美元將進一步轉強,本港樓價於9月見頂後將持續弱勢:「美元匯價目前處於逾十年來的高位,美元強即是資金回流美國,即是資金從新興市場流走,本港樓價難免受影響。」
另外,張一鳴強調,本港經濟四大支柱包括金融、地產、旅遊及出口均不景氣,是樓價的最大隱憂:「金融業最近每日均有裁員消息,地產業市場普遍認為已到頂,訪港旅客人次下跌,出口又受累強美元,香港經濟還有甚麼亮點?我覺得香港正慢慢被『陰乾』,難以支持本已偏高的樓價。」根據政府最新預測,本港GDP今年增長率僅2.4%,連續兩年按年增長放緩(見圖),可見張一鳴看淡本港經濟的看法,具備數據支持。
綜合上述分析,張一鳴預言,本港樓市跌勢已成,目前只等待出現2008年9月雷曼破產金融海嘯、2003年SARS或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等突發事件,跌勢便會加快,籲市民不須心急上車。
(名人樓市論壇)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