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區議會選舉落幕,社會一般認為泛民主派整體議席有所增長,取得勝利。在慶祝小勝的同時,民主派朋友也要開始跟建制派鬥智鬥力,面對4年後的挑戰。
2003年區選泛民獲勝,亦是建制派重整地區勢力、改變地區工作模式的起點,2007年收復失地,到2011年更是再下一城。從過去經驗可以看到,建制派在選舉上的自我修正能力強大。除了2003年的大敗,蔡子強日前的區選分析亦有提及,2011年泛民主派曾經成功搶灘的選舉模式,如戰敗後不離不棄、捲土重來,今屆已不再奏效。
綜觀這次選舉,有些觀察想跟各位分享。
其一是,以我所見,同樣面對民建聯對手,不同候選人所受到的「招待」有明顯不同層次。由選前用作「蛇齋餅糉」的資源,到選民登記增長,到選舉日由區外調動來幫忙專門以輪椅運送長者往投票的人手等,都有顯著分野。
其二,建制派重點攻擊葵青區時,有顧此失彼之感,新界東(特別是沙田區)泛民差點便翻盤取得主導權。這屆而言,建制派能成功重點對付某些地區,但要在全港各區同步將泛民全數打壓仍未有充足實力;4年後戰鬥力能提升多少不得而知。
其三,是次選舉有幾個趨勢——年輕化、本土化、網絡化。我由2007年起已經營社區層面的社交媒體工作,今年真正看見其澎湃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這3個趨勢是定局,政黨必須跟上。
正如前文所述,建制派有很強的選舉自我修正能力,他們必定以收回失地、雙倍奉還作目標。泛民主派的朋友不能因小勝而掉以輕心,除了要繼續艱苦「揼石仔」外,仍未投入到社交媒體的地區工作者也應認真考慮稍作調節,更要多加留意堵塞疑似種票買票的缺口。
區選戰場很難打,希望更多年輕人以各種形式參與,一起在社區打好民主基礎!
作者是南區區議員、民主黨副主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