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操練文化根深柢固 謀改變如不可能任務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04日 06:35
2015年12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小學三年級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爭議,歷經一個月持續發酵,在民粹當道和政治力量介入下,迫使教育局由立場堅定變為交由專責委員會檢討,同時表明「若無法改變操練情况,無法令學校跟從我們設計原意,我們願意作出重大調整」,云云。看來,教育局已經呈現向壓力屈服的傾向,因為從局長吳克儉透露的檢討範圍,看不到在維持TSA的前提下,當局有什麼辦法令學校教師不再操練學生。另外,小三TSA在本港特定環境的存在價值,當局未能提出「不可或缺」的科學理據,決策有跟隨民粹隨波逐流之勢,使人對教育政策可能再遇折騰,深以為憂。


民粹政治化壓力

TSA或重大調整

從教學理論,不論各國與地區,就教學進行類似TSA的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然後投入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本來不應有爭議。可是,橘越淮而為枳,TSA在香港,不幸地與本港特定情况結合而出現異化。


首先是與殺校結合。教育局雖然信誓旦旦TSA與殺校無關,但是不乏現任與卸任教育工作者證明,教育官員就TSA與學校互動時,他們都感受到殺校與TSA成績有關連,於是催谷和操練學生就成為學校的選擇。其次,說到操練學生,學校和教師就優為之了,他們不會讓學生只是達到基本水平,而是要「追求卓越」;這種為求自保的操作,學生就被迫陷入夙夜匪懈的拼搏了。第三,學校得到出版商配合,印製的練習要多深奧就有多深奧。於是,八九歲的小三學生在學校自保、操練文化和出版商牟利的三種因素下,不被榨乾才怪。


TSA之異化,歸根究柢在於學校善於操練學生;不乏家長基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也配合學校操練子女。這一套根深柢固的操練文化,正是TSA異化的根源。現在奔走呼號要廢掉小三TSA的家長,或許他們有別於那些「怪獸家長」,不過,他們把矛頭指向TSA,放過操練他們子女的學校和教師,實際上有點本末倒置。然而,正如本港近年的「規律」,一件事只要聚集夠多同道中人,創造了聲勢力量,而且政治化了,就會形成扳倒政府的力量。TSA爭議就出現了這樣苗頭。


教育局所謂「若無法改變操練情况,願意作出重大調整」的最新立場,被解讀為包括取消小三TSA,再檢視當局的應對,小三TSA的命運有可能「凍過水」。因為局長吳克儉列出的檢討範圍,包括題目是否太深、題型有沒有問題、是否每年評估或隔年做、全港參與抑或抽樣做等;這些檢討,看不到如何可以改變學校繼續操練學生。


TSA對學習必要性

教局缺乏全面審視

題目深淺和題型是否適當,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不能一概而論。學校為求TSA成績突出,難免要求學生的水平達到基本以上,達致卓越精英本色;出版商會充分配合,提供深奧和適當練習供學校教師操練學生,只要有一家學校採用這類練習,其他學校豈會甘心落後?另外,出版商印製出版的TSA練習,當局無權干預,只要有市場、有銷路,出版商就會供應。至於學校強調校本原則,抗拒教育局干預怎樣教學生;還有是無論TSA採用什麼時段和是否局部抽樣評估,只要有評估,學校就難免操練學生。因此,專責委員會的檢討,看不到有什麼辦法使學校不再為TSA而操練學生,而教育局的最新立場是操練與TSA存廢掛鈎,事態發展儼然有為了應對政治壓力的妥協,偏離了教育政策應有原旨。


爭議持續了一個多月,仍然有人質疑小三TSA的必要性;他們認為小三做評估太早了,應該到小六才做,這與教育局一直援引的教學理論和其他國家地區的實踐,大相逕庭。不過,教育局除了搬出空泛的理論之外,卻未見提出全面檢視數據,證明小三TSA即使在本港的特定環境,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因而有存在的必要。


教育局於2008年曾經對小學和中學做過一次「全港性系統評估報告問卷調查」,據披露調查結果對TSA評價正面,包括逾九成小學和中學的教師會參考TSA的數據來調適教學策略,云云。只是在今次爭議中,卻未見學校和教師站出來證明TSA對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有積極的正面作用;若TSA有益於學生,學校教師為何吝於表態?這個是否與他們是操練學生的始作俑者有關?因此,若教育局對TSA做一個全面檢視,包括從小三、小六到中三做一定數量個案追蹤,審視TSA與學生成績的關係,只要拿出確實數據,則現在質疑小三TSA不必要、無用論的說法,就會理屈詞窮。可惜,教育局缺乏這方面系統調查研究,於是就小三TSA是否應該做,教育局陷於有理說不清的困境。這是TSA可能面臨重大調整的另一個原因。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