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隨着香港回歸,兩地經貿金融合作愈來愈頻繁,但在兩地文化差異下,中港企業人員對於防貪的知識可能大不同,例如內地企業有過時過節送禮予生意伙伴,重視拉關係等情况,在他們眼中可能是普通不過的事,放到香港卻隨時構成利益衝突,甚至觸犯法例。
為海外發展作準備
廉政公署防止貪污處首席防貪主任利逸修表現,隨着中資企業逐漸將業務擴展至海外,愈來愈多中資機構於香港成立分公司作為海外發展駐點,雖然說兩地文化有差別,但這些年來,向防貪處尋求諮詢的中資機構也有不少。利逸修認為,一方面內地的反貪意識也在提升,二來這些中資機構既然會向防貪處尋協助,代表他們的反貪態度正面,這亦和他們打算海外發展,需要符合國際標準有關係。另一方面,利逸修也表示,這幾年亦有很多內地有業務的香港公司,會派內地管理層及員工來港進行防貪培訓。
事實上,私營企業對防貪諮詢的需求有上升趨勢,數據顯示,自1985年防貪處提供防貪諮詢服務以來,截至今年10月共錄得8440次的諮詢協助,涉及到7000多間私營企業,若以10年內每年提供服務的平均數值看,最近10年每年平均提供390次服務,較成立頭10年的平均136次增加近2倍。
80年代企業避忌防貪
話說回來,利逸修透露,防貪諮詢服務最初是叫私營機構顧問組,「聽名字你會奇怪這個顧問組是做什麼的」。但之所以取這名字是有原因,利逸修解釋,1980年代企業對於廉署及防貪帶有避忌,就算尋求廉署幫助也較低調,不希望驚動員工,「當年就連防貪處職員的名片也不會有ICAC標誌」。
不過時移勢易,隨着本港的反貪意識提高,情况亦出現180度變化。「這幾年企業反過來會問為什麼我們名片沒有ICAC字樣,甚至懷疑我們不是廉署人員」,利逸修稱,因此他們不單把名片設計重新更改,更藉30周年之機,索性將「私營機構顧問組」改名「防貪諮詢服務」,更直接去告訴大家,這是廉署為本港企業「度身訂做」防貪指引和培訓,力阻貪污風氣肆虐香港的專業服務。
廉署為港企「度身訂做」指引
利逸修表示,收到諮詢後,會根據企業個別情况去制定防貪工作,總結過往經驗,大公司乃至上市公司對防貪的認知較高,亦較有資源投放,負責人接受意見的程度也較高;而中小企因為規模細,漏洞環節未必多,但負責人往往因為覺得人少易管理而疏忽。
此外,企業尋求防貪諮詢服務後,防貪處會大約隔2至3年為該企業重新檢視一次,看有沒有地方需要調整。利逸修稱,雖然沒有正式統計過,但一般而言,企業最易發生貪污問題的,多數是採購環節。
為海外發展作準備
廉政公署防止貪污處首席防貪主任利逸修表現,隨着中資企業逐漸將業務擴展至海外,愈來愈多中資機構於香港成立分公司作為海外發展駐點,雖然說兩地文化有差別,但這些年來,向防貪處尋求諮詢的中資機構也有不少。利逸修認為,一方面內地的反貪意識也在提升,二來這些中資機構既然會向防貪處尋協助,代表他們的反貪態度正面,這亦和他們打算海外發展,需要符合國際標準有關係。另一方面,利逸修也表示,這幾年亦有很多內地有業務的香港公司,會派內地管理層及員工來港進行防貪培訓。
事實上,私營企業對防貪諮詢的需求有上升趨勢,數據顯示,自1985年防貪處提供防貪諮詢服務以來,截至今年10月共錄得8440次的諮詢協助,涉及到7000多間私營企業,若以10年內每年提供服務的平均數值看,最近10年每年平均提供390次服務,較成立頭10年的平均136次增加近2倍。
80年代企業避忌防貪
話說回來,利逸修透露,防貪諮詢服務最初是叫私營機構顧問組,「聽名字你會奇怪這個顧問組是做什麼的」。但之所以取這名字是有原因,利逸修解釋,1980年代企業對於廉署及防貪帶有避忌,就算尋求廉署幫助也較低調,不希望驚動員工,「當年就連防貪處職員的名片也不會有ICAC標誌」。
不過時移勢易,隨着本港的反貪意識提高,情况亦出現180度變化。「這幾年企業反過來會問為什麼我們名片沒有ICAC字樣,甚至懷疑我們不是廉署人員」,利逸修稱,因此他們不單把名片設計重新更改,更藉30周年之機,索性將「私營機構顧問組」改名「防貪諮詢服務」,更直接去告訴大家,這是廉署為本港企業「度身訂做」防貪指引和培訓,力阻貪污風氣肆虐香港的專業服務。
廉署為港企「度身訂做」指引
利逸修表示,收到諮詢後,會根據企業個別情况去制定防貪工作,總結過往經驗,大公司乃至上市公司對防貪的認知較高,亦較有資源投放,負責人接受意見的程度也較高;而中小企因為規模細,漏洞環節未必多,但負責人往往因為覺得人少易管理而疏忽。
此外,企業尋求防貪諮詢服務後,防貪處會大約隔2至3年為該企業重新檢視一次,看有沒有地方需要調整。利逸修稱,雖然沒有正式統計過,但一般而言,企業最易發生貪污問題的,多數是採購環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