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樓市轉角已可確定 置業安居毋須急躁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05日 06:35
2015年12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差餉物業估價署(下稱差估署)公布10月份私人住宅樓價指數,按月下跌1.11%,是去年3月以來(即是19個月以來)首次錄得跌幅,同時,差估署亦公布10月份私宅租金指數175.7點,較9月份高峰的177.4點,下跌0.95%;即是說,按官方數字,即是樓價和租金都從高位回落。值得注意的是差估署的數據一貫滯後,公布的10月份數字,實際上是反映9月的情况,而最近兩個月樓價持續下調,因此,現在可以確定樓市已經轉角,本港迎來又一次樓市調整的周期。


差估署滯後數字

樓價租金都下跌

除了差估署的數字,按周反映樓市情况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最新報139.82點,創35周新低,較9月初歷史高位146.92點,回落接近5%。最近幾年,本港樓市因為供求失衡,加上超低息環境,樓價持續飈升,早已脫離打工仔的負擔能力,近期雖然回落趨勢已成,不過幅度有限,樓價仍然處於超高水平;按差估署的數字,即使10月份樓價逾一年半首見回落,不過,按年計仍然上升約12%。


事實上,據一家美國顧問公司年初公布的《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本港住宅樓價連續5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城市,樓價入息比率(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數)高至17倍,達到極難負擔水平。本港樓市泡沫愈吹愈大,過去幾年樓價飈升幅度全球第一,任誰都知道這種表面風光,背後肯定是泡沫爆破之後的痛苦;泡沫愈大,調整愈深,近年一些置業市民或將蒙受損失,整體經濟可能受到更大拖累。只要將本港經濟放在全球、內地經濟景况和資金從新興市場大舉撤出的框架審視,本港樓市扭曲、樓價超現實的危害就突顯出來。


本港樓市將軟着陸或硬着陸,無人有水晶球預知未來,只是種種迹象顯示樓價開始下調,例如銀行已經收緊按揭估價成數,一些新樓盤頻現撻訂個案,顯示投資者看淡後市;不過,也有分析指出過去10多年,本港樓市有起有落,總體是大漲小回,由2003年至今累積升幅逾3倍,認為不應排除今次重蹈這個軌迹。從市場表面看來,暫時未見樓市大幅下調,主要是有力量在「托市」,例如財雄勢大的發展商,透過旗下財務公司為買家提供極高成數按揭,製造有價有市景象,這些操作,使傳火棒的遊戲繼續下去,可以預見最終燒手指的不會是發展商,只會是那些勉強置業的買家。


本港樓市面對的情况,與過去10多年不一樣。首先,美國聯儲局加息在即,步伐是緩是急並不重要,只要美國開展加息周期,最終都會大大增加供樓負擔,對樓價形成壓力;其次,內地經濟仍在轉型調整階段,經濟持續下行,而本港對內地依存度高,展望來年經濟難以樂觀;第三,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美國息口上調,顯示全球金融格局存在大洗牌風險,歷來強美元都會抖動金融市場,這些歷史若在聯儲局加息之後重演,則本港樓市泡沫面臨的就可能是硬着陸的考驗。


撇除金融風暴突襲等因素,從利率和經濟基本面等審視樓市前景,銀行與業界的共識都認為樓價面臨調整壓力。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預計,以今年年中的樓價為基準,明年上半年樓價有機會下調20%。他表示樓價非常高,有別於過去數年一直上升的趨勢,近數月二手樓價已回落,因為「辣招」令買賣膠着,「有價無市」,樓價在高位沒有支持。另外,近期不少銀行的分析都預期樓價下調,跌幅在一成半至三成之間。因此,總體而言,本港樓市風險正在增加而非減少。


銀行業界看淡樓市

預估下調一至三成

美國聯儲局就加息舉棋不定,反映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各國大舉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救市、救經濟而衍生的後遺症,即使以聯儲局全面掌握了數據,仍然未能估量一旦強美元出現,全球金融世界將會發生什麼事;經驗說明,不明朗狀態往往不會帶來積極利好因素,反而是金融動盪甚至危機有潛在隱憂。目前的情况,本港樓市不可能維持過去幾年的榮景,調整勢所必然。過去幾年,不少人為了樓價飈升,無法置業安居而焦慮甚至沮喪,現在樓價將持續向下調整了,對於這些人而言,樓價可負擔的日子有望到來,不過,他們切忌衝動,避免出現置業良機之來臨前,已經在金融博弈中被吞噬;他們應該毋急毋躁,謀定而動,持盈保泰,待得時機來臨,就可以一嘗置業夙願。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