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研究助治癌 美日學者獲化學獎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07日 05:36
2010年10月07日 05:36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今屆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科學家赫克、日裔科學家根岸英一及鈴木章分享,表揚他們在有機合成領域的貢獻,他們發現以鈀元素(palladium)催化化學反應,連結碳原子製成複雜的化合物,讓全球化學家以此為基礎,開發電子產品及研究製藥,為治療癌症及愛滋病等帶來曙光。

讚揚「從試管中孕育出偉大藝術」

評審委員會讚揚79歲的美國特拉華大學退休榮譽教授赫克(Richard Heck)、75歲的美國普渡大學日裔學者根岸英一及80歲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鈴木章,「從試管中孕育出偉大藝術」,其開發的有機合成「鈀催化交叉偶聯」(palladium-catalysed cross coupling),提高創造先進化學物的可能性。美國化學學會亦讚揚3人的研究,「改善數以百萬人的生活,為醫藥等帶來革命」。

突破碳穩定狀態 無副作用

為創造複雜的化學物質,化學家需把碳原子連接。但碳通常處於穩定狀態,碳原子之間不能輕易發生反應。3位獲獎學者卻發現,當碳原子遇到鈀原子可啟動化學反應,卻又不會產生太多副作用。其中赫克是這項研究的先驅,之後根岸和鈴木在這基礎上,發展出更多有機合成化學作用。

醫藥農業電子產品廣泛使用

科學家正研究以鈀催化作用,合成海綿中微量的抗癌物質,對抗鼻咽癌、肺癌及直腸癌等,並研製治療愛滋病新藥。新型抗生素,以至消炎藥Naproxen都是由有關化學反應合成,估計製藥業至少兩成半的化學合成,都依賴他們研究出的化學反應方法,其中「根岸耦合」用於合成新興抗癌化合物;「鈴木藕合」則由工業生產、農用化學品,以至抗高血壓藥物等,均有廣泛使用。現時各種塑膠製品及電子產品,例如超薄電腦屏幕等,都有賴他們的研究。以有關反應合成的熒光染劑,更有助研究人類基因排序。

根岸:自60年代以獲獎為目標

赫克在獲獎後稱:「我研究愈久,愈體會到這研究的重要性,如今學術界已有很多重大發現。」根岸在睡夢中接獲得獎通知後,亦喜不自勝。「若說沒想過獲獎就是謊話。半世紀以來我夢寐以求奪諾貝爾獎。當我60年代來到美國,遇到幾位諾貝爾得獎者後,我就以獲獎為目標。」根岸生於中國長春,現定居美國,但仍保持日本籍。他的學術發現從沒申請專利,期望造福社會,他說自己的研究只是完成了一半,打算以獎金資助自己繼續研究。

鈴木望推動日本科研新血

鈴木則期望獲獎有助推動日本年輕人致力科研,「我不知自己還可活多久。對於日本只有少數年輕人對科學,尤其是化學感興趣,我感到很失望。日本天然資源匱乏,國家全靠國民的努力及知識,我希望可繼續努力協助年輕人」。日本首相菅直人祝賀兩人獲獎,希望獎項可推動年輕人為諾貝爾獎而奮鬥。日本迄今已有7人獲諾貝爾化學獎,連同其他諾貝爾獎項,獲獎的日本人累積達18人。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