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本周四以特別嘉賓身分出席聯校辯論比賽活動,與學生交流時作出提問:「如果有一幅大家都同意不論是在生態、景觀和休閒價值都偏低的郊野公園用地,政府開發這幅土地興建居屋,售價或可低於居屋,務求以不賺錢、成本價出售予合資格的人士,大家30歲時會考慮購買嗎?」梁語音甫落,即有在場同學表示,要再等15年已經是太久,加上未來15年計算通脹在內,物價持續上升,未必有能力購買。
其實,香港人首次買樓的平均年齡,大多都是超過30歲,而上述同學雖然仍在讀書,已覺得要15年後才可以買樓是太久,難道現在年輕人買樓較他們的「前輩」心急?還是現在的學生,想中學或大學一畢業便可以買樓?當然,時代在變,人的需求也在變,可能是現在的年輕人都較傾向過獨立生活,想盡早脫離父母搬出來住也說不定。
不過,這位同學擔心在儲錢買樓時,樓價持續上升,到了十多年後,原來的儲錢計劃未必能應付買樓首期,那也是事實,所以大家在努力工作和儲蓄時,也要懂得投資,回報至少不要跑輸通脹,如回報能打和甚至跑贏樓市升幅,就更加理想。
領展10年股價表現跑贏樓價
前稱領匯的領展(0823),原來成立已有10年歷史。筆者將過去10年領展和中原樓價指數併在一起觀察,發覺這10年來,若一直持有領展,其股價不單沒有跑輸香港的住宅樓價,且更略為跑贏(圖1)。如此,若10年前剛畢業的同學來不及儲首期來買樓,大可買入領展來對冲樓價的升幅,不會因儲唔切首期而完全處於被動。
另一值得留意之處,乃是領展長時間的派息率都高於香港的住宅租金回報率,所以如大家是租樓住,而又有現金可投資的話,買領展收息來交租,也是對冲租金支出的可行方法,以領展現股價水平推算,預計派息率可高於4厘,明顯高於現時一般住宅只有2厘多的租金回報率,且現在買樓收租,又要給辣招稅,又要代租客付管理費等,如租金不升,隨時數年租金收入也不夠支付相關使費。
當然,也會有人說,買樓可享有高槓桿效應,只要付了三成樓價便可買樓自住或投資(辣招後或要四成或更多首期),樓價升了三成,便等同賺了一倍;不過,槓桿投資從來是雙刃劍,如1997年買了樓,不少人在樓價跌多過三成後便變成了負資產,一些人捱不過去或碰上失業而要供斷,最終物業變成了銀主盤被收去拍賣,以至半生努力盡付東流。
投資需求推升樓價 大幅拋離租金
剛說過可買領展收息來交租,其實如大家將過去30年香港樓價和租金走勢在一起觀察,便可察覺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在香港的樓價升幅,在2010年尾段開始明顯拋離住宅租金的升幅(圖2)。這又反映出什麼呢?
辣招之前,如大家持有一批物業,而當樓價急升時,或會考慮放售部分物業,待低價再買,又或換馬。不過,當出了辣招後,人們便發覺賣了物業,再入市便要付重稅,又或難以找銀行做按揭,覺得落車容易上車難,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紛紛收起盤源不賣,以至二手放盤供應收緊,進一步推升樓價。同一時間,不賣樓便會要將物業租出去,如此便造成樓價更容易跑贏租金升幅。
另一方面,住宅的租金水平,除了受供應影響,也很視乎租客的經濟能力,如經濟並非大好,便也難支付超出能力的租金水平。相對之下,樓價除受自住需求推動外,買有較重的投資成分,而近年樓價升幅遠遠拋離租金升幅,便可能反映今回的升市,除了所謂受「剛性」需求推動外,在低息環境下資金要尋求出路的投資需求,也可能佔頗重要的比重,而但凡投資行為,必然對息口相對敏感,因投資回報,一定價計算通脹及融資成本,既然如此,則如美國加息而香港稍後跟隨,其對香港樓市所產的負面影響,便不應掉以輕心。
說回梁振英,他對同學表示,今屆政府就土地及房屋問題已採取多管齊下措施解決,未來三、四年預料有8.6萬個單位落成,而有關單位正在地產商手中準備興建,目前特區政府正竭力平抑樓價、增加供應:「試想想,這8.6萬個單位,如果因為政府的各項措施而每個便宜100萬元,數字就是860億!」並形容這是一個極大的動作,政府必須有極大的政治勇氣去做,而就開發土地問題,梁振英又主動向在場學生提問,指香港房屋問題始終要解決「地從何來」,梁稱:「就算我今天應承大家,政府可以在15年後為30歲的市民提供免費住所,但政府都要有地起屋,所以土地供應仍然是最大問題,如果海不能填,山不能開,郊野公園不能碰,相信15年後大家會面對一個更大的房屋問題。」
房屋老化 政府應注意市區重建
其實,香港和內地都還有一個房屋「老化」的問題(圖3),內地房屋中有43%是建於2000年以前,而建於1990年以前也多達16%,至於香港,房屋「老化」更嚴重,多達78%房屋建於2000年以前,建於1990年以前的房屋也有57%,當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年輕人上車買樓難的問題時候,政府也要想想市區重建和改善舊區環境的重要性。
明報記者 陸振球
其實,香港人首次買樓的平均年齡,大多都是超過30歲,而上述同學雖然仍在讀書,已覺得要15年後才可以買樓是太久,難道現在年輕人買樓較他們的「前輩」心急?還是現在的學生,想中學或大學一畢業便可以買樓?當然,時代在變,人的需求也在變,可能是現在的年輕人都較傾向過獨立生活,想盡早脫離父母搬出來住也說不定。
不過,這位同學擔心在儲錢買樓時,樓價持續上升,到了十多年後,原來的儲錢計劃未必能應付買樓首期,那也是事實,所以大家在努力工作和儲蓄時,也要懂得投資,回報至少不要跑輸通脹,如回報能打和甚至跑贏樓市升幅,就更加理想。
領展10年股價表現跑贏樓價
前稱領匯的領展(0823),原來成立已有10年歷史。筆者將過去10年領展和中原樓價指數併在一起觀察,發覺這10年來,若一直持有領展,其股價不單沒有跑輸香港的住宅樓價,且更略為跑贏(圖1)。如此,若10年前剛畢業的同學來不及儲首期來買樓,大可買入領展來對冲樓價的升幅,不會因儲唔切首期而完全處於被動。
另一值得留意之處,乃是領展長時間的派息率都高於香港的住宅租金回報率,所以如大家是租樓住,而又有現金可投資的話,買領展收息來交租,也是對冲租金支出的可行方法,以領展現股價水平推算,預計派息率可高於4厘,明顯高於現時一般住宅只有2厘多的租金回報率,且現在買樓收租,又要給辣招稅,又要代租客付管理費等,如租金不升,隨時數年租金收入也不夠支付相關使費。
當然,也會有人說,買樓可享有高槓桿效應,只要付了三成樓價便可買樓自住或投資(辣招後或要四成或更多首期),樓價升了三成,便等同賺了一倍;不過,槓桿投資從來是雙刃劍,如1997年買了樓,不少人在樓價跌多過三成後便變成了負資產,一些人捱不過去或碰上失業而要供斷,最終物業變成了銀主盤被收去拍賣,以至半生努力盡付東流。
投資需求推升樓價 大幅拋離租金
剛說過可買領展收息來交租,其實如大家將過去30年香港樓價和租金走勢在一起觀察,便可察覺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在香港的樓價升幅,在2010年尾段開始明顯拋離住宅租金的升幅(圖2)。這又反映出什麼呢?
辣招之前,如大家持有一批物業,而當樓價急升時,或會考慮放售部分物業,待低價再買,又或換馬。不過,當出了辣招後,人們便發覺賣了物業,再入市便要付重稅,又或難以找銀行做按揭,覺得落車容易上車難,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紛紛收起盤源不賣,以至二手放盤供應收緊,進一步推升樓價。同一時間,不賣樓便會要將物業租出去,如此便造成樓價更容易跑贏租金升幅。
另一方面,住宅的租金水平,除了受供應影響,也很視乎租客的經濟能力,如經濟並非大好,便也難支付超出能力的租金水平。相對之下,樓價除受自住需求推動外,買有較重的投資成分,而近年樓價升幅遠遠拋離租金升幅,便可能反映今回的升市,除了所謂受「剛性」需求推動外,在低息環境下資金要尋求出路的投資需求,也可能佔頗重要的比重,而但凡投資行為,必然對息口相對敏感,因投資回報,一定價計算通脹及融資成本,既然如此,則如美國加息而香港稍後跟隨,其對香港樓市所產的負面影響,便不應掉以輕心。
說回梁振英,他對同學表示,今屆政府就土地及房屋問題已採取多管齊下措施解決,未來三、四年預料有8.6萬個單位落成,而有關單位正在地產商手中準備興建,目前特區政府正竭力平抑樓價、增加供應:「試想想,這8.6萬個單位,如果因為政府的各項措施而每個便宜100萬元,數字就是860億!」並形容這是一個極大的動作,政府必須有極大的政治勇氣去做,而就開發土地問題,梁振英又主動向在場學生提問,指香港房屋問題始終要解決「地從何來」,梁稱:「就算我今天應承大家,政府可以在15年後為30歲的市民提供免費住所,但政府都要有地起屋,所以土地供應仍然是最大問題,如果海不能填,山不能開,郊野公園不能碰,相信15年後大家會面對一個更大的房屋問題。」
房屋老化 政府應注意市區重建
其實,香港和內地都還有一個房屋「老化」的問題(圖3),內地房屋中有43%是建於2000年以前,而建於1990年以前也多達16%,至於香港,房屋「老化」更嚴重,多達78%房屋建於2000年以前,建於1990年以前的房屋也有57%,當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年輕人上車買樓難的問題時候,政府也要想想市區重建和改善舊區環境的重要性。
明報記者 陸振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