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從系統論看香港管治問題孆憛G袁彌昌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12日 06:35
2015年12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筆者在這裏把陰陽和五行也寫過了,所以不諱言自己乃一系統論(systems theory)信徒。近來筆者再翻過Donella Meadows的Thinking in Systems: A Primer(中譯本為《系統之美——決策者的系統思考》),發現香港的一些管治問題,實際上屬系統性問題,有其系統論的解釋和根據,通常是違反了系統論中的一些主要原則,值得決策者深思。


《系統之美》除了詳細闡述了系統的特徵之外,亦舉出了系統的八大陷阱與對策。在開始前,我們須知道這世界其實是非線性的(nonlinear),假如我們以數學或線性邏輯來作為解釋和行動的基礎,硬要把非線性的世界看作線性的話,那麼後果一定會慘不忍睹。因此,大多系統論的觀點和解決辦法也不是直覺性的(intuitive),有時甚至是反直覺的,不過這樣反而更能突顯出系統思維的價值。


港制度易墮系統陷阱

無論是港英政府也好,回歸後的特區政府也好,當中的一大問題是其政治制度都不是香港自己所設計的,因而制度難以改變和進化,亦會出現港府與國家的目標未必一致的情况。


這根本性狀况實際上已很易墮入一種系統陷阱——「追求錯誤的目標」(seeking the wrong goal)。這系統陷阱其實非常常見和易明,通常是決策者用了不能反映系統實際需要或福祉的指標和目標的時候,便會出現「求仁得仁」的情况,比如政府追求GDP增長的話通常會帶來增長,可是人民生活不一定會得到改善;同樣地,國家欲使國家安全獲得更高的保障會增加軍費,不過系統中增長的通常只有軍費開支,而不一定是國家安全本身。由此可見,不論是國家以國民教育和其他手段促進人心回歸,抑或是教育局以TSA(全港性系統評估)來評估學生和學校水平,事實上很大程度就是墮進了「追求錯誤的目標」陷阱,滿足了錯誤的指標,所得出的是最表面的結果,不能帶來任何實質效果。


一般最能讓人們感受到政府在追求錯誤目標的情况,就是人們對一些政策和施政的反應是:「誰叫這是規矩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