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在上周五(11日)宣布與《南華早報》達成協議,收購南早及其旗下其他媒體資產。我在11月27日寫了一篇「馬雲購南早」,當時仍是傳聞,事隔不足一個月終於成事。
百年老牌英文報紙 助爭國際話語權
好友問我看法,我說,首先這宗交易阿里有賺,說的不是生意,而是一份過百年的老牌英文報紙,品牌好、在亞洲區有知名度,這樣的媒體,在中國大陸根本找不到。
第二,阿里近年積極收購媒體,先後入股了二十多家傳媒公司,逐步打造一個傳媒王國,把內容結合它的網絡強勢,進一步擴大阿里的影響力。然而,阿里能買的主要是內地中文媒體,而南早在香港,又是英文,在國際主流媒體中間可以爭取話語權,這正是中國政府近年積極「走出去」想做但佷難做到的,南早在這方面可發揮很大作用。
第三,阿里入主之後,南早是徹底染紅了,從此南早是一家內地媒體多於一家香港媒體,它過去擁有的一些特質,相信也會逐漸消失於無形。
在香港做媒體的人都知道,南早有很獨特的地方;回歸前,它是港英政府的「傳聲筒」,很多政府的重要訊息和觀點都透過南早發放。回歸之後,南早明顯失去了這個優勢,但它對特區政府和內地政治的評論仍然有相當批判性,這也許跟南早是英文媒體,可以跟本地中文傳媒有所不同,在言論空間上有較大的自由。但這只是回歸初期的情况,近十年經歷多任總編輯、中國新聞主管換人,南早的編採方針已明顯收緊。
港日益政治化 媒體成商人政治「負累」
在阿里入主之前,南早大股東是大馬商人郭鶴年,他在中港兩地生意多,而大馬傳統是媒體和政府「衷誠合作」,媒體老闆比較放心,但香港卻日益政治化,南早已成為郭鶴年先生的政治「負累」,近幾年南早經常傳出易手消息,正是事出有因。南早自2013年停牌至今,大股東無心戀戰決意出售股權的意向已非常明顯。
南早誕生於中國共和革命前夕,見證了大陸風起雲湧的百年歷史而不倒;它長於一個中國人的城市,卻以英文媒體的角色建立起自己的地位,這種中英共融的特殊媒體,只能在香港出生成長。阿里發言人在收購聲明中雖「承諾編採獨立」,但同時表示,「中國經濟的崛起以及中國對世界穩定的作用已經太過重要,實在不應該只用單一論調來涵蓋」,意味南早未來的中國報道應會「轉調」。收購完成,南早的歷史角色相信亦會隨之終結。
[陳景祥 齊物論]
百年老牌英文報紙 助爭國際話語權
好友問我看法,我說,首先這宗交易阿里有賺,說的不是生意,而是一份過百年的老牌英文報紙,品牌好、在亞洲區有知名度,這樣的媒體,在中國大陸根本找不到。
第二,阿里近年積極收購媒體,先後入股了二十多家傳媒公司,逐步打造一個傳媒王國,把內容結合它的網絡強勢,進一步擴大阿里的影響力。然而,阿里能買的主要是內地中文媒體,而南早在香港,又是英文,在國際主流媒體中間可以爭取話語權,這正是中國政府近年積極「走出去」想做但佷難做到的,南早在這方面可發揮很大作用。
第三,阿里入主之後,南早是徹底染紅了,從此南早是一家內地媒體多於一家香港媒體,它過去擁有的一些特質,相信也會逐漸消失於無形。
在香港做媒體的人都知道,南早有很獨特的地方;回歸前,它是港英政府的「傳聲筒」,很多政府的重要訊息和觀點都透過南早發放。回歸之後,南早明顯失去了這個優勢,但它對特區政府和內地政治的評論仍然有相當批判性,這也許跟南早是英文媒體,可以跟本地中文傳媒有所不同,在言論空間上有較大的自由。但這只是回歸初期的情况,近十年經歷多任總編輯、中國新聞主管換人,南早的編採方針已明顯收緊。
港日益政治化 媒體成商人政治「負累」
在阿里入主之前,南早大股東是大馬商人郭鶴年,他在中港兩地生意多,而大馬傳統是媒體和政府「衷誠合作」,媒體老闆比較放心,但香港卻日益政治化,南早已成為郭鶴年先生的政治「負累」,近幾年南早經常傳出易手消息,正是事出有因。南早自2013年停牌至今,大股東無心戀戰決意出售股權的意向已非常明顯。
南早誕生於中國共和革命前夕,見證了大陸風起雲湧的百年歷史而不倒;它長於一個中國人的城市,卻以英文媒體的角色建立起自己的地位,這種中英共融的特殊媒體,只能在香港出生成長。阿里發言人在收購聲明中雖「承諾編採獨立」,但同時表示,「中國經濟的崛起以及中國對世界穩定的作用已經太過重要,實在不應該只用單一論調來涵蓋」,意味南早未來的中國報道應會「轉調」。收購完成,南早的歷史角色相信亦會隨之終結。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