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講粗口等於沒學識?不一定。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比較志願者的「粗口詞彙」與其他範疇的詞彙能力,發現說得出愈多粗口者,在其他範疇也說得出更多詞彙,打破外界誤解。
美國心理學家克里斯汀(Kristin Jay)和傑伊(Timothy Jay)夫婦在《語言科學》期刊撰文,駁斥外界認為說粗口是不善言辭表徵的看法。今次實驗是為了研究「詞彙貧乏」的概念(即假設人們以粗口罵人是因為他們缺乏學識來用其他方式表達自己),旨在找出擅以粗口罵人者是否在其他詞彙使用上較不流利。
實驗以學生為研究對象,兩名心理學家請參加者在60秒內把他們想到的不同粗口或罵人說話都盡量說出來,其他任務則是在同時間內說出最多動物名字等,從而相互比較。
挑戰「罵髒話因不善言辭」說法
結果發現,說得出最多粗口的志願者,同樣是在其他範疇中講得出最多詞彙的人。兩名作者在文章簡介稱:「我們無法根據某人言論判斷其他人,不幸地,談到禁忌語言,一般都假設常說粗口者是懶惰、語彙不夠、缺乏教育或根本不能自控,可是這次研究的整體發現指出,粗口流利度與其他詞彙流利度呈正面關聯,削弱了『詞彙貧乏』觀點的說服力。那就是說,粗口詞彙豐富應被視為詞彙能力健全而非缺乏的證明。」
美國心理學家克里斯汀(Kristin Jay)和傑伊(Timothy Jay)夫婦在《語言科學》期刊撰文,駁斥外界認為說粗口是不善言辭表徵的看法。今次實驗是為了研究「詞彙貧乏」的概念(即假設人們以粗口罵人是因為他們缺乏學識來用其他方式表達自己),旨在找出擅以粗口罵人者是否在其他詞彙使用上較不流利。
實驗以學生為研究對象,兩名心理學家請參加者在60秒內把他們想到的不同粗口或罵人說話都盡量說出來,其他任務則是在同時間內說出最多動物名字等,從而相互比較。
挑戰「罵髒話因不善言辭」說法
結果發現,說得出最多粗口的志願者,同樣是在其他範疇中講得出最多詞彙的人。兩名作者在文章簡介稱:「我們無法根據某人言論判斷其他人,不幸地,談到禁忌語言,一般都假設常說粗口者是懶惰、語彙不夠、缺乏教育或根本不能自控,可是這次研究的整體發現指出,粗口流利度與其他詞彙流利度呈正面關聯,削弱了『詞彙貧乏』觀點的說服力。那就是說,粗口詞彙豐富應被視為詞彙能力健全而非缺乏的證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