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全球仍在載浮載沉 始作俑者卻上岸了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18日 06:35
2015年12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宣布利率上調25個基點,這是9年以來,聯儲局首次加息,重要之處有三方面。首先,反映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經濟是發達經濟體之中,首個走出谷底。其次,其他發達和新興經濟體仍然倚靠寬鬆貨幣政策應對經濟下行,美國作為最大經濟體卻加息,這種利率背馳狀况給環球經濟埋下不明確因素。第三,過去幾年,新興經濟體在廉價美元充斥下,形成資產泡沫,美國加息代表美元走強,將導致新興市場資金外流,新興經濟體會否受到致命衝擊,值得關注。


美加息顯示經濟勢佳

歐日仍倚靠貨幣寬鬆

美國歷時7年接近零利率的政策,宣告結束。這意味着聯儲局調整貨幣政策工具,從倚重量化寬鬆等非常規貨幣政策,轉向使用利率等常規調節手段,顯示貨幣環境將逐步回歸正常狀態。不過,聯儲局今次加息的聲明,顯示上調利率較糾結,因為聯儲局設定的兩個加息指標,失業率5%達標,核心通脹卻遠遠未達指標的2%。聯儲局的聲明只能說「對通脹前景給予格外關注」,會「仔細監控」通脹朝2%目標回升的實際和預期進展。另外,聲明對明年3月會否再加息沒有暗示,顯示聯儲局對美國經濟的內生力量,沒有絕對信心,只能以走着瞧應對。


美元強勢,大宗商品如原油等價格將受壓,若持續下跌,則2%的通脹指標更難達到。因此,有市場人士不排除:若加息後經濟增長失速,說不定聯儲局會掉頭減息的可能。不過,無論如何聯儲局官員已經給出加息路線圖,就是2016和2017年各加息4次,每次加0.25個百分點,2018年則加3或4次。聯儲局今次加息雖然有點糾結,但是以他們對美國內外數據之精確掌握和操控能力,9年來邁出加息第一步,一定有所依據,也一定是從美國的最大利益考慮和出發。


因此,2008年金融海嘯始作俑者的美國,在全球經濟仍在明滅不定之際,已經脫穎而出,走向回歸常態。現在只能期望美國作為最大經濟體,它的逐步復蘇可為全球經濟帶來正面作用。由金融海嘯轉折到美國全身引退,反映美元霸權威力無窮,各國自願也好、被迫也好,都有份為美國困局的解套,各自「盡了一分力」。


美國啟動了加息周期,歐洲央行每月仍然購買600億歐元(約660億美元)的債券,並且下調利率,以提振歐元區經濟。日本繼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以及結構性改革,刺激經濟增長。中國經濟持續下行,未知道何時觸底,推出寬鬆政策措施的壓力愈來愈大。至於其他新興經濟體都有不同問題,同時需要以寬鬆貨幣政策應對。


聯儲局宣布加息之後,全球金融市場反應正面,或許與不明確因素消除、市場消化了加息因素和聯儲局表明會漸進加息有關。不過,聯儲局將持續加息,資金遲早都會從其他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撤走,回流美國。近年多次傳出美國利率異動的信息,新興市場立即激烈反應,出現資產市場動盪,資金大舉撤出的情况。美國加息不再是狼來了,而是狼已進屋,往後發生的事情,就是狼將發出怎樣的攻擊了。總之,貨幣政策背馳下的金融世界與全球經濟,已經因為美元強勢而埋下不明朗因素,何時、以什麼形式爆發,成為全球的懸念。


新興市場龐大債務

強美元下危如纍卵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數字,截至本月15日,全球債務高達58萬億美元,大多數在新興市場。這是最近幾年廉價美元湧入尋求高回報的結果,強勢美元之下,如此龐大債務,使人對新興市場有危如纍卵之感。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包括韓國、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多個亞洲國家,歷年辛勤所得突然間被國際大鱷席捲而去,香港也成為大鱷的點心。今次會否歷史重演?各個經濟體只能自求多福了。


按聯繫匯率,美國加息本港理應跟隨。不過,本港主要銀行鑑於銀行資金充裕,宣布不會相應調高利率。銀行水浸本屬好事,只是現在不跟加,他日有需要時追加,屆時息口的「殺傷力」就更厲害。另外,若留在銀行系統的大筆資金一旦抽走,對本港市場和經濟帶來的衝擊,須有充分估計。從現在開始本港利率只會上升,對於已經虛高的樓價,壓力愈益沉重,業界預期明年樓價下跌一成至一成半。跌多跌少涉及很多因素,總之樓市已經開啟調整周期,利率趨升,加上未來三四年有接近9萬個單位供應,需要置業安居的市民,大可靜心等待擇優而噬。因為現在的買家市場,將會持續一段時日。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