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聖馬可堂白普理幼稚園也有銜接小一活動,校長梁玉心指出,因有小學教師曾指學生升小後「連廁所也不懂得去,小息只顧玩,結果上課時瀨尿,自己也很不開心」,故會安排學生參觀小學,體驗坐小學課室及自己取飯盒等。梁又指該校的銜接不包括小一學科知識,她理解家長覺得提前學小一內容是「護身符」,但從教育角度看,小朋友升小後發現已掌握課堂內容,也會失去學習動機。
升小發現學過 或失學習動機
梁感嘆現時幼園課程愈來愈難,「之前幼稚園不用學帶括弧的算術題,也不用學普通話」,她聽過教學較輕鬆的幼稚園,因有家長擔心內容不夠深無法銜接小一,部分學童升高班時轉校。
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幼稚園也在學校網站中列明有小一銜接課程,包括中英數及常識。校長莫苑萍說,主要從形式上模擬小學,但不會催谷學生,教學內容是幼園程度,如中英文都是通過故事形式學習,不會要求學生拼寫詞語,數學也只是單位數運算。
補習社:學校推早課程 校長:由零教起
中西區柏賢補習學校設有「暑期小一預備班」,供幼稚園畢業生於7月中至8月尾上課,中英文堂均設默書。負責人王小姐回覆本報查詢時稱,該中心部分學生升小一3個月後已要在校默書,開學個多月要測驗和做填充題,故要預早助他們適應,「否則到時發現個個懂得答,自己不懂得答,便會很沮喪」。
該課程一周3堂,每堂1.5小時,王說只會默少量詞語如「畢業」等,學生若有困難便不會強求,但只要鼓勵他們溫習,他們一般第三周已能默書,家長也讚賞課程有用。她又稱,10多年來見學校把課程愈推愈早,強調只想助學生打好基礎。
記者曾以家長身分查詢柏賢補習學校的課程內容,職員指中文課會要求學生抄詞彙及做閱讀理解,從中學習字詞及如何找答案,屬多項選擇題;英語課會教授代名詞、單數及眾數名詞、「a, an, the」、簡單對話等。數學則會教授雙數、5的倍數、錢幣等概念。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賴子文不認為小學課程變深,他指家長想孩子學更多,預習小學課程是坊間機構的商業行為,以及幼園因收生考慮所作的決定,不應歸咎小學,又指現有機制下資助小學不會依據學術能力取錄學生,小學會當學生「零基礎」開始教。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