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祥﹕退保不足 唯有推遲退休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29日 06:35
2015年12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最「公平」的退休保障制度,是自己為退休生涯早作規劃,做好準備,毋須靠其他人幫忙,這就可避免了社會公平、權利義務和世代平衡的爭拗。然而「自己顧自己」雖好,但經濟效率的問題仍繞不過去,假如工資不是太高,儲下來的錢不多,或積蓄的增值太慢,都會令退休時不敷應用。至於沒有投入過職場,或工作收入不穩定的,就更難靠自力解決退休生活了。這時候,「政府應該介入」的訴求就會出現。


問題到底還是錢從何來

政府介入,其實是把財富再分配。政府的角色主要做二件事,一是立法規定僱員(及僱主)退休保障的供款比率,要退休時充裕些,供款就要增加,新加坡行中央公積金,僱員可用供款買樓,但供款高達薪酬二成。二是為退休保障計劃提供財政資源,稅種和稅率如何配合,就要看退休保障需要多少公帑挹注。


政府的退保諮詢文件把「不論貧富」方案說成是財政黑洞,但學者計算則認為計劃可行,根本不會造成財政包袱;大家都把數字計算公開,為何竟會有如此極端的分別?

仔細解讀,分別在於如何計算政府的收入有多少可撥作支持退休計劃,說到底,還是錢從何來的問題。學者的建議包括撥強積金供款的2.5%入退保計劃,保證有充裕的財源,但是否做得到?退保計劃的開支容易計,但收入則有太多假設和要求,差之毫釐,結果就會差天共地。


收入來源有太多假設

退休保障必須考慮人口老化和供養比率兩大議題,生之者寡,食之者眾,退休保障的資源自然承擔不來,許多發達國家都以提高法定退休年齡作為應對人口老化的方法。以美國計,62歲是最早申請領退休金的年齡,愈遲退休,就可領取更多的退休金;以一個年收入4萬美元的人計,62歲領取養老金,他每月可領取810美元,如果在66歲領取,就可領1238美元,目的是鼓勵推遲退休。


日本人口老化嚴重,過去退休年齡是60歲,但從2013至2025年可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逐步推至65歲,間接把退休年齡推遲5年。香港人壽命愈來愈長,退休保障不足,延長退休年齡相信是大勢所趨。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