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日升80點,收報21999點,成交金額378億元。A股先跌後回升,但兩市成交縮減至不足6600億元,港股亦不足400億元。聯儲局加息前,不少分析根據往績,推斷新興市場最壞時間已過,加息後,就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亦指走資最兇猛一般在加息前6個月,其後悲觀情緒會開始減退,各國外儲亦見穩下來。但無論加息前或後,亦看不到新興市場有力回升,大摩更指已連續8星期錄得資金流走,上周再有15.1億美元離開,顯然加息與否,不足以左右外資離開的決定。
外資持續流走,累計流入金額已回落至2010年初水平。一般來說,臨近年尾應為明年進行部署,這或意味明年新興市場仍未能獲得外資重新看好,極其量就是在低位靠穩。美國10年來首度加息當然是大事件,但外資是否投資新興市場,其實都是看回報率。以人民幣過去10年為例,國債息率曾遠低於美息多時,幅度更高達3厘,但外資看的其實是有否有投資套利的機會,例如海嘯前很多直接投資均有雙位數字回報率,海嘯後理財產品亦動輒高單位數字或以上,人民幣匯價亦水漲船高。
外資投資只看回報率
新興市場今年重挫,正常應有反彈,但對外資來說,至少得有一個回報吸引的投資標的。以往歐美經濟向好時,新興市場出口企業增長強勁,到QE年代大量套利熱錢湧入,新興市場大興土木兼帶動內需起動,買指數便大賺,但現在出口不強、平錢不再,玩了7年的遊戲完結,同時更要面對高昂負債。雖然股市殘、債息高,但是外資依然流走,相信就是看不到新興市場,特別是資源出口型國家短期有翻身的板斧。低殘估值可以是反彈的理由,但不是買入的原因。
低殘估值只是反彈理由
說回人民幣,811匯改後,9、10月期間在人行大力干預後終於回穩,但匯市不同股市,不會因一家央行的意志而改變大趨勢,在岸價周一破底,離岸價昨日再撲向6.58關口。如上文所述,人民幣匯率很視乎有否具吸引力的投資回報率,但以大類資產來看,股、債、樓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均已大減。
論股市,內銀呆壞帳高企、險資面對回報率低迷而資金成本高昂的困難,傳統產業多產能過剩,非金融業A股的股本回報率僅低單位數字;10年期國債已低至2.8厘,趨勢上肯定續跌,仍能博資產價格上升,但在息差進一步收窄下,卻要承受匯率風險;樓市僅一、二線城市較佳,但肯定已跟民眾購買力脫節;理財產品回報率也高不了國債多少。在豐厚的外匯儲備下,短期不會有急劇貶值的風險,但一天中國沒有回報率像樣的大類資產供外資套利,穩步貶值之勢便難以逆轉。
人幣貶值紓經濟改革壓力
從中央角度看,就算不致於是流動性陷阱,但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除非印錢大舉買下呆壞帳)的邊際效用已大減,財政政策勢必發力,但財赤升至GDP的3%或更高,也不會令經濟有多大起色。若從匯率入手,可以穩住出口和製造業,可以令內地產品相對於進口貨更具競爭力,歐洲日本相繼量寬競爭性貶值,也很難對人民幣匯價下跌說三道四。
此外,2016年很可能是中國改革的真正攻堅年,無論是供給側改革還是剷除殭屍企業,均是要向既得利益者開火,這時以匯率貶值來紓緩國內經濟壓力,也是正道,只是對香港和一眾新興市場,卻是百上加斤。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外資持續流走,累計流入金額已回落至2010年初水平。一般來說,臨近年尾應為明年進行部署,這或意味明年新興市場仍未能獲得外資重新看好,極其量就是在低位靠穩。美國10年來首度加息當然是大事件,但外資是否投資新興市場,其實都是看回報率。以人民幣過去10年為例,國債息率曾遠低於美息多時,幅度更高達3厘,但外資看的其實是有否有投資套利的機會,例如海嘯前很多直接投資均有雙位數字回報率,海嘯後理財產品亦動輒高單位數字或以上,人民幣匯價亦水漲船高。
外資投資只看回報率
新興市場今年重挫,正常應有反彈,但對外資來說,至少得有一個回報吸引的投資標的。以往歐美經濟向好時,新興市場出口企業增長強勁,到QE年代大量套利熱錢湧入,新興市場大興土木兼帶動內需起動,買指數便大賺,但現在出口不強、平錢不再,玩了7年的遊戲完結,同時更要面對高昂負債。雖然股市殘、債息高,但是外資依然流走,相信就是看不到新興市場,特別是資源出口型國家短期有翻身的板斧。低殘估值可以是反彈的理由,但不是買入的原因。
低殘估值只是反彈理由
說回人民幣,811匯改後,9、10月期間在人行大力干預後終於回穩,但匯市不同股市,不會因一家央行的意志而改變大趨勢,在岸價周一破底,離岸價昨日再撲向6.58關口。如上文所述,人民幣匯率很視乎有否具吸引力的投資回報率,但以大類資產來看,股、債、樓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均已大減。
論股市,內銀呆壞帳高企、險資面對回報率低迷而資金成本高昂的困難,傳統產業多產能過剩,非金融業A股的股本回報率僅低單位數字;10年期國債已低至2.8厘,趨勢上肯定續跌,仍能博資產價格上升,但在息差進一步收窄下,卻要承受匯率風險;樓市僅一、二線城市較佳,但肯定已跟民眾購買力脫節;理財產品回報率也高不了國債多少。在豐厚的外匯儲備下,短期不會有急劇貶值的風險,但一天中國沒有回報率像樣的大類資產供外資套利,穩步貶值之勢便難以逆轉。
人幣貶值紓經濟改革壓力
從中央角度看,就算不致於是流動性陷阱,但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除非印錢大舉買下呆壞帳)的邊際效用已大減,財政政策勢必發力,但財赤升至GDP的3%或更高,也不會令經濟有多大起色。若從匯率入手,可以穩住出口和製造業,可以令內地產品相對於進口貨更具競爭力,歐洲日本相繼量寬競爭性貶值,也很難對人民幣匯價下跌說三道四。
此外,2016年很可能是中國改革的真正攻堅年,無論是供給側改革還是剷除殭屍企業,均是要向既得利益者開火,這時以匯率貶值來紓緩國內經濟壓力,也是正道,只是對香港和一眾新興市場,卻是百上加斤。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