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經濟周期調整易應付 競爭落後衰敗難翻身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31日 06:35
2015年12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2015年即將過去,本港經濟以怎樣的狀况踏入2016年?答案是經濟放緩。今日《明報》以最新數據(刊A8版)解讀今年經濟景况,顯示本港經濟沉落向下,出口、旅客和零售銷售負增長擴大,結合內地和環球因素,預期明年本港經濟難以樂觀。今次經濟下行仍然可以視之為周期調整,不過,若放在整體競爭力滯後的框架檢視,則本港經濟的隱憂絕非周期起落那麼簡單,而是有更深層桎梏,若未能及早解套和重新提振,本港將有可能出現由盛轉衰的敗局。


出口旅客零售負增長

環球不景明年難樂觀

本港整體出口增長,5年來總體趨勢向下,由2010年增長22.8%,跌至今年11月-3.5%;旅客增長連續4年有雙位數,今年1月只有單位數,10月更是-2.7%;零售銷售額增長到2013年仍然是雙位數增長,逐步下跌至今年負增長,今年10月跌幅擴大至-3%。可以說,負增長是本港經濟的最新情况。本港經濟受外圍因素影響,美國聯儲局雖然啟動加息,但是美國經濟明滅未定;歐洲尚未走出債務泥淖,經濟乏善足陳;內地經濟持續下行,調整觸底有待。在主要經濟體仍在應付金融海嘯後遺症之際,預期明年本港經濟仍將低迷。


過去5年,本港與經濟增長動力有關的數據,持續下調,不過,按本報整理的數據顯示,與樓市相關的數據則持續上升。例如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樓價指數,由2010年首季的140.8,持續上升至今年第三季的305.1,升幅超過一倍;一手樓細單位成交實用面積,由2011年第三季的332平方呎,跌至今年第三季的306方呎,跌幅近一成,反映市民愈住愈細;期望置業安居的人,5年前9年不吃不喝可以「上車」,到今年9月增加至14.9年。樓市數字與經濟增長數據,過去5年背道而馳,經濟拾級而下,樓價則拾級而上,脫離了市民的負擔能力,說明一直飈升的樓價不可能持續,必然會調整至合理水平。


本港經濟放緩與環球景况契合,數十年來經濟起起落落,今次以周期調整解讀,並無不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經濟起落之間,賴以保持增長的競爭力,本港已呈落後之勢。中國社科院持續了13年的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研究,2014年香港在綜合經濟競爭力被深圳超越,淪為第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2014年世界競爭力年度報告》,香港排名被新加坡超前,跌出三甲,是10年來首次;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旅遊業競爭報告》,香港在141個國家及地區排名第13位,算是不錯,不過在「價格競爭力」則排第127位,主要是租金高昂所致。綜觀這些排名研究,顯示香港之倒退與缺乏創新和土地困局扭曲了成本價格有關。


最近幾年,本港由高等教育以至各個競爭力排名,都呈現停滯甚至倒退,社會瀰漫着一股鬱卒氛圍,部分人看着香港滑向沉淪之路卻無能為力,甚至顯得懷憂喪志。其實,香港得天獨厚,既背靠經濟騰飛的大陸,又有「一國兩制」優勢,只是基於政治原因,這些優勢未能使香港經濟飛翔。經濟周期調整,總有回復上升之日,設若競爭力落後,即使機會來臨也乏力承接,這才是最大隱憂。


威尼斯揚州前車之鑑

勿淪為歷史文化名城

香港已經踏上衰敗之路,要走回頭須處理三方面事務。首先,打破政治僵局,停止內耗空轉,綱舉目張,其他環節才得以鬆綁,才可以改變總體吃老本停滯不前的局面。其次,本港各方面都要尋思開拓新領域,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創新科技必須急起直追,起碼縮窄與周邊地區的差距,然後利用所剩不多的軟件優勢,例如法治等,分食創新科技的大餅。第三,本港可使用土地不足,導致市民置業安居困難、商業營運成本高昂, 連「購物天堂」美譽也岌岌可危。我們再次提出,政府須以新思維應對土地問題,劃出部分郊野公園土地供各方面發展,另外,盡快落實持續填海造地,多管齊下,讓政府有土地儲備,擺脫土地成本高昂而堵絕各行百業生機的局面。


經濟周期調整,本港經驗豐富,不難應付,最值得擔心的是競爭力持續落後,因為會出現不能挽回的後果。歷史上意大利的威尼斯、江蘇省的揚州,曾經以交通中樞成為貿易發達城市,隨着它們未跟隨歷史巨輪的步伐,早已不再是貿易重鎮,而是成為歷史文化名城了。香港處於科技、地緣板塊變動,全球化競爭的挑戰中,若未能及時應對,則威尼斯、揚州的今天,有可能就是香港的明日。真正愛護香港的人,必須看到這一點,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為香港的困局解套。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