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祥﹕國家干預 股市不死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7日 06:35
2016年01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大陸近期的經濟和金融表現令人相當失望,加深了看淡中國的觀察。本周一公布的中國12月製造業指數為48.2,是3個月來的新低。股市方面,2016年首個交易日A股即大跌,觸發了兩次熔斷,令當天交易要提早收盤;出師不利,原意是希望推熔斷機制令市場有冷靜期,結果卻引來更大的恐慌。人民幣匯價同樣不濟,離岸人民幣創出自去年8月貶值以來最大跌幅,跌破6.61關口,連帶亞洲區其他貨幣也大跌。


熔斷機制未能發揮「冷靜」效果

面對一片低迷的氣氛,中國政府近期接連出招,希望搞活資本市場從而帶動經濟向前,但成效不彰;以股市為例,A股積弊多年,很多結構缺陷未除,單憑長官意志要搞旺股市,最終必會適得其反。去年A股市場出現的千股停牌、暴力救市、打擊民間炒家徐翔,以至整頓中國證監會高層,一浪接一浪,反映出A股要成為一個規範的投資市場仍有一段漫漫長路!股市的「基建」千瘡百孔,熔斷機制只能暫時止住跌勢,卻發揮不了「冷靜」效果。


好友來電,質疑筆者早前指中國政府今年會推出連番措施搞活股市,但從熔斷機制失效,可知官方措施也許只是一廂情願,救不了疲弱的A股。我並非相信政府萬能,但大陸官方調控旳手段五花八門,而且慣於運用強硬的行政干預,在一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中國政府出招往往對穩定信心有一定作用。


就在周一A股大跌之後,內地媒體即傳出國家資金翌日入市買藍籌股支持股市,周二股市即「回復平靜」。除此之外,也有消息指中證監正研究完善規範上市公司大股東、董事及高管減持股份的規定,避免對市場造成衝擊。這些手法都是典型的行政措施,雖為「市場派」非議,但對股市「維穩」的作用明顯,也反映出官方不能讓股市失控暴跌的決心。


拉動增長 仍靠政府大量投資基建

股市強弱,畢竟跟實體經濟掛鈎。過去幾個月中國政府出台的穩增長政策令經濟表現有所改善,去年12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已回升至10.5%,與此同時,政府正透過政策引導和融資,加快推進基建(12月基建投資同比增20%),對經濟增長都有幫助。中國政府今後將發展供應側經濟,培養新的生產要素和商業模式,但在未見成效之前,政府大量投資基建仍是拉動增長的主要方法。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