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成為城中熱門話題,慧雅與友人談開這問題時,慧雅打趣地提到,金融業專長之一,是製造新名詞。其實,所謂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其實就是印銀紙。從這角度看,現時各國所做的,是大印銀紙。
對於這個現象,慧雅認為影響可以很深遠。對於整體的通脹情况,這未必是有很大的即時影響。誠如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指出,一切很視乎商業銀行怎樣做,因銀行不會因為銀根鬆動,游資充斥就加大借貸,始終數年後它們能否收回貸款,仍是未知之數,因此即使中央銀行大量印鈔,這未必表示全球的貨幣供應會大幅上升。
不過,政府大印銀紙始終是有其影響。慧雅認為其中之一,是令借貸能力佳的企業和機構,處於十分有利的位置,蓋若能以1厘或不足1厘的資金成本取得借貸,善用資金的企業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資金倘續流入 股市難估頂
基本上,慧雅認為未來的環境對股市的發展頗為有利。正如慧雅不斷強調,近年不少資金的心態是避險為上,但求保本,寧願走往風險低,但就沒有什麼回報的工具上。一旦這大氣候逆轉,資金由債券巿場流往股市,這對全球股巿和港股,將會有正面影響。
值得留意的,股神巴菲特已有一段時間,指出債巿不是最好存放資金的地方。不過,股票和金融巿場的特色是,它很多時只會對眼前的事物作出反應。
以慧雅之見,一個極大型的資金流向正在改變。若早前已儲備一定的貨,現階段不妨靜觀其變,蓋資金帶動巿的特色是,不宜隨便估頂,蓋若資金持續流入,很難說股市何時見頂。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