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去年一般監察站空氣懸浮粒子有四成時間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路邊監察站所錄得的懸浮粒子更是全年超標,而去年約有兩個月能見度差。有學者指出,研究顯示若空氣中的污染物每立方米多10微克,便會增加死亡風險0.5至1.5%,但政府高官不相信兩者關係,故未有正視問題。
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子惠在「香港空氣污染與醫療衛生」的研討會中指出,外國多項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影響人體健康,例如1950年代英國倫敦有一段時間空氣中的污染物突然增加,死亡個案幾乎同步上升。本港亦曾於1995年做研究比較空氣質素如何影響兒童肺部發展,發現在空氣差的地區,兒童肺功能並沒因運動量增加而變好。其他流行病學研究亦顯示空氣質素差對人體的長短期影響,例如增加死亡率、到醫院或診所求診人數增加、增加患肺癌風險等。
黃子惠續指雖然不會有人的死亡原因是「空氣污染」,但空氣污染可影響心、肺等,從而影響死亡率。有市民問及將郊野公園變作堆填區,會否增加懸浮粒子影響健康,多名學者均認為不會,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認為技術上更可控制防止傳出臭味、沼氣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