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深圳紅樹林消失泰半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17日 05:35
2010年10月17日 05: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深圳灣的填海工程,令當地紅樹林濕地近20年減少了一半,飛來越冬的候鳥數量減少甚至消失;海水污染令寶安沙井已不再產蠔,沙井蠔現時已全部來自珠海。

深圳市有關部門調查研究指紅樹林濕地面積持續縮小,深圳市觀鳥協會會長徐萌表示,在深圳灣填海工程期間,不少鳥類受影響,尤其深圳灣大橋建成後,令飛鳥的盤旋半徑大為減少。

專家擔心,由於高樓不斷增多,影響鳥類盤旋空間,特別是千鳥群飛時,飛行半徑和空間盤旋將受到嚴重限制,令到深圳灣福田段的鳥群減少甚至消失。

大廈林立候鳥絕迹

30年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在停泊蛇口海灣的「明華」號遊樂輪上,揮毫寫下「海上世界」四個大字,30年後明華輪還在原地,但海水已變成了陸地,四周是高樓林立,當年的海濱浴場,如今已是泥灘。時至今日,已經很少人會記起深圳灣曾經可以讓人下海游泳,有深圳網友「bb」以痛惜的口吻說,「那時海上世界多美啊!大船浮在海面上,旁邊是沙灘可以游泳,碧海藍天,白色的女蝸補天雕像遠遠地伸到海裏,景色之美令人讚歎,可惜再也沒有了」。

深圳寶安區的沙井蠔曾享譽一時,吸引不少港人到當地購買。近年當地的蠔田多已掩埋,土地另行發展,再加上環境污染,包括沙井在內的深圳周邊海域已不適合養生蠔,當地蠔農將全部轉行或遷移。 目前沙井蠔是在外地採用貼牌養殖方式,在珠海等地建立30萬畝的沙井蠔基地,知情者說,目前深圳年產蠔類產品4000噸,鮮蠔6000多噸,「其中深圳本地產的已不足十分之一,隨着環境變化,沙井蠔已經名不副實」。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