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創業板「不創即富」引爭議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17日 05:35
2010年10月17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即將迎來周年慶典的內地創業板,至今已產生400名億萬富翁,並有40多名高管離職。嚴重「三高」超募下的「體制性」造富,折射出效率和公平的缺失,受到媒體的口誅筆伐。

不創即富 上市公司坐享其成

僅一年時間,就有近400人在創業板賺到了過億身家,高市盈率、高發行價和高超募金額是其中關鍵。以創業板前100家上市公司為例,這些企業平均發行市盈率67倍,平均每家企業超募4.8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超募比高達210倍。若超募資金存入銀行,按內地大戶理財目前5%至8%的年化收益率推算,創業板上市公司每年平均可入帳2400萬元至3840萬元。

源於業績增長的財富積累,人們無可厚非。但創業板當下的財富盛宴,僅僅是不合理的發行制度對現有社會財富體制性分配的結果。

離職減持 高管喪失創業熱情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說,只要在行政審核上完成「臨門一腳」,就有資格分享股民財富,這有失市場經濟和股市的公平原則。

股評人水皮指出,谷歌上市發行時市盈率不到10倍,現也不過20倍。內地創業板即便能培育出微軟和谷歌,其現在的價位也已完全透支未來。更何况,在過去1年裏,創業板並沒有表現出與高風險相匹配的高成長。今年上半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同比增幅不僅遠低於中小板公司,也低於主板。

業績的變臉,讓大多數創業板公司的市值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近20家企業的股價更是遭遇腰斬。此種局面下,各方想法讓紙上財富今早落袋為安。今年來,已有近40位創業板高管「非正常」離職,以此擺脫「上市公司高管每年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能超過自身持有數量的25%」的限制。

瘋狂暴炒 市場制度有待完善

監管方在風險提示上做足了功課,但自上市首日起,創業板還是連遭到暴炒。有人指責機構作怪,有人認為散戶無知。創業板妖風頻吹的背後,是有待完善的市場制度。有專家諷刺說,除了代碼,這裏沒有一點新意。

「門檻」是第一個問題。雖然設置門檻的創業板更適應中國國情,但監管方的「核准」卻將大量企業擋在門外,僅培育出百餘個「溫室花朵」。退市制度缺位當然更為關鍵。沒有退市壓力,就不必擔心沒人接最後一棒,大不了就等着「借殼」。

深交所日前表示,正積極推進創業板退市等制度創新。在周年慶典即將來臨之際,這樣的消息稍顯得有些晚,不過俗話說,遲到總比不到好。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