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資料2﹕精神健康知多點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21日 05:35
2010年10月21日 05: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當心理健康出現問題,達到有病的程度,便形成精神疾病。

部分常見病種

◆強迫心理症:

病者的腦中不斷重複一些思想或意念,令病者無法停止某些行為,如不停洗手、不斷檢查門鎖等。

◆焦慮症:

主要症狀是無特別原因出現的精神及軀體焦慮反應,可分急性和慢性焦慮症。急性焦慮症患者會表現極度緊張、憂慮、心跳及呼吸加速、出汗、噁心、腹瀉,嚴重時會感到煩燥不安、瞳孔擴大、感到瀕臨死亡或將要「發瘋」。慢性焦慮症患者主要表現一般焦慮症狀,或會持續數星期,經常覺得緊張、疲倦,神經過敏,精神無法集中,常因些小事情而忐忑不安。

◆躁狂抑鬱症:

患者會出現兩極的情緒反應(躁狂和抑鬱),情緒變化甚大。發病期間,患者的情緒有時顯得異常亢奮,但有時卻顯得異常抑鬱,而之間正常情緒會維持一段較長時間。時間長短因人而異。躁狂抑鬱症與一般情緒起落的分別,是經歷躁狂、抑鬱情緒的每項反應的時間較長,可以是數天或數周,而情緒波動則可能一天內出現兩極情緒的反應,每項情緒經歷時間較短。躁狂抑鬱症患者也同時會出現重性精神病徵。

患病原因

精神病一般由多種誘發因素互相影響而成:

生理:腦部化學物質失調、腦部受損、身體疾病

心理:個人性格、情緒

環境:生活壓力、重大轉變、創傷經歷、藥物作用

遺傳:精神分裂症、抑鬱躁狂症等精神病有遺傳傾向

■與精神病康復者相處要點

˙待他們為正常人

˙多關懷並留心他們的精神狀况

˙確保他們依時覆診和服藥

˙對他們有信心,避免過分監視、照顧

˙毋須對他們一些微莫名其妙的舉動大驚小怪

˙鼓勵和陪伴他們參與活動

—資料來源:香港心理衛生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