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從左派走出來,全因一場工人鬥爭。
混凝土業職工會及泥頭車司機協會總幹事陳三才從小與工會結緣,父親是工聯會屬會之一的政府軍部醫院華員職工會成員,在左派圈子出出入入多年,陳三才亦在工會負責聯絡工友、收取會費等。直至1980年某天,陳三才計劃向工聯會求助爭取加薪,但對方的回應是:「你們是自僱人士。」
混凝土司機既是打工仔,亦是車主,司機要自費入油、修車,卻同時要向公司「供車會」,就是這個「自僱人士」身分,令他們成為「邊緣人」。當年26歲的陳三才牽頭組織工友與資方談判,要求合理加薪,百多個混凝土車司機罷工,完全沒有想過秋後算帳的問題,抗爭3日後終爭取30%大幅加薪,陳三才說:「當時知道集體行動才是最有力。」
此後,陳三才脫離工聯會,自行在公司成立工會,再聯同其他公司的混凝土車司機成立混凝土車司機協會,打正旗號爭取待遇,工會的工業行動亦層出不窮。陳三才在書中提到,司機曾在混凝土卸至一半時突然罷工,石屎落到一半就容易乾,公司管理層不得不就範;行內亦非常仇視「二五仔」,團結精神必須緊守,在罷工行動中返工會被視作幫兇,有「二五仔」的混凝土車更因此被其他工友放火燒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