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工減快加慢 基層難敵通脹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24日 05:35
2010年10月24日 05: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物價續升,「打工仔」人工卻減快加慢,有調查發現低收入家庭在過去一年的加薪幅度,遠較以往的減薪幅度低,每月家庭開支卻有增無減。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商界未有因應經濟反彈提高加薪幅度,有貨櫃車司機的時薪較1997年時大跌三成七。

八成基層家庭開支增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上月訪問93個基層家庭,逾八成受訪家庭今年的開支較去年增加,但58%家庭的收入維持不變,兩成受訪者收入減少,平均每月減少33.3至7500元,兩成一受訪者收入增加,平均每月增加8.3元至1000元。

調查顯示,受訪家庭支出最多的是食品,其次是租金及子女教育(見表),最多受訪者表示花在食品的開支增加,他們會趁街市收檔前買平菜、減少食肉、購買快到期食物,或將一日三餐減至兩餐,節省金錢。

「日做14小時 時薪遠低97年」

職工盟總幹事、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昨在電台節目《政經星期六》指出,有貨櫃車司機於1997年時薪56元,最近時薪只有35元,要維持生活水平就要延長工作時間,日做14小時,他批評:「減人工就三四成,加人工就1、2%!」他建議明年加薪幅度應高於預測通脹的5%,有7%才算公道。出席同一節目的人才管理協會會長葉偉光則說,現時較少企業將加薪與通脹直接掛鈎,租金及原材料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預期及最低工資立法,都會遏抑僱主加薪意欲。

張建宗:研標準工時需1年多

另外,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表示,研究標準工時政策需花1年多,先要了解外國做法,再深入分析本港情况及與持份者溝通,同時研究落實最低工資後對勞動市場的影響。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