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收購舊樓重建往往變成豪宅和商場,老字號街坊舖一間一間消失,位於太子基隆街的知名老舖兩發麵廠亦遇上逼遷。客人會從屯門大嶼山遠道而來買麵、食家梁文韜也會幫襯的麵廠,剛好位於麗新發展有意重建的舊樓地舖,成為該幢樓唯一拒賣盤的業主。麗新有意年底申請強制拍賣,家族經營的麵廠東主稱,只想安居樂業和發揚傳統手藝,「給我錢也沒有用」。
「只想安居樂業 發揚傳統手藝」
於1954年成立的兩發麵廠原於廣東道街市起家,最初十多年以食肆為主要銷售對象;36年前位於基隆街56號的唐樓落成後,就轉到該大廈的地舖繼續經營。現時創始人楊老先生已把工作交給7名子女合作營運,除了唯一在基隆街的門市部,於荃灣還有一間工場,繼續以家庭式作業,為不同的食肆和顧客提供麵類製品,其出產的蝦子麵更早已成為行內「名牌」。
「我們有好些客人會特意從屯門、大嶼山、港島等地坐車過來買十數個麵,買完之後就走……(客人)用的車費都已經不少了。」負責營運的楊二哥表示,他們生意一向不錯。
他說﹕「之前看《信報》知道麗新準備入紙申請年底把這座樓強拍……做了30多年才來強拍,真令人無所適從。」他表示,在此建立店舖只是想安居樂業和發揚傳統手藝,不賣也非因為錢銀問題,「就算給我錢也沒有用」。
憂換新址後流失多年熟客
二哥直言,不肯賣的原因除了對店舖有感情、父親仍然緊張生意外,最重要是客源一直積聚,「他們很多都已熟知店舖的位置……而且客人多數是吃過我們的麵後一個介紹一個來的」。他說,這區的每個人他都認識,當店舖將被強拍的消息傳開後,也有一些客人不停詢問他有關事宜,擔心之後買不到這些特別的麵。
客人如此擔心,在同區找舖位重開似乎是唯一出路。可這正是二哥面對的難題﹕「正是擔心找不到舖位……這一帶的樓宇大多超過50年,變得很容易被收購;這座樓只是30多年而已,如可以在這個位置繼續經營,當然就希望如此。」
老字號被迫結業 團體促「舖換舖」
強制樓宇拍賣苦主大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交代麵檔的情况,望能扭轉局面。人民規劃行動代表王浩賢指出,同區有多幢舊樓也正被收購當中,那些老字號舖頭將被迫遷離或結業。關注市區重建的團體要求「舖換舖」政策,但政府的新市區重建策略並沒有接納這訴求。
明報記者 周展鴻 歐文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