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巴塞爾協議III》提升銀行資本要求,本港銀行資金未見缺口,不過亦有銀行「積穀防饑」,率先在游資充裕的市况下供股集資。梁高美懿被問到恒生(0011)會否也集資時,她說:「Never say never(永不說不)。」她也承認,目前是企業集資良機,但要考慮集資後資金有沒有出路,否則會攤薄每股盈利。
供股集資 恐攤薄每股盈利
美國擬實施QE2(第二度量化寬鬆),資金湧入亞洲追逐高回報。多隻新股上市均見超額認購,渣打集團(2888)月中公布供股方案後,亦獲市場正面評價,股價不跌反升。梁太坦言,「新股(上市集資)都OK,更何况是多年歷史的銀行?」相信無論集資規模多少,市場資金都足以應付。
由於認購內地興業銀行的供股及為後償債項償還25億元,恒生上半年資本充足比率由去年底16.3%大跌至12.9%,核心資本比率為11.1%,半年跌1.5個百分點。市場關注恒生會否也有集資行動?梁高美懿對此不置可否,「恒生不知多久沒有集資,但是否代表我們就不會集資呢?我會說never say never,渣打供股對市場來說也是一個surprise(驚奇),我也不能太武斷說一定不會集資」。
銀行資本需要視乎經營環境外,還有本港監管要求。她說,恒生經常考慮如何壯大來爭取未來增長,包括在資本和流動性上考慮,但說到要從所有股東「抽水」,除在時間上考慮,恒生亦要根據業務結構考慮,「如果盈利繼續升,就不怕集資,但如果資金無出路,就千萬不要集資」。
息差見底 新股熱帶動收益
梁太說,恒生的派息政策和資本結構都要從長遠角度考慮,短線可以預期的,則是淨息差已觸底,有望回升。因為銀行同業拆息已經跌至低位,進一步下降空間有限,而貸款需求熾熱,包括來自股票孖展和貿易融資,有利增加貸款的利潤,拉動之下令淨息差明年較為樂觀。6月底恒生淨息差1.77厘(圖2),較去年底跌0.1厘。
股市升溫之時,銀行亦爭取更多證券收入。恒生每逢大型新股,包括農行(1288)、友邦(1299)上市時,均提供特惠孖展息率及佣金優惠,梁高美懿說,減價旨在吸引更多新客戶開設證券戶口,提升費用收入。
重點開拓內地中產客戶
恒生今年股價只能說中規中矩,被同業中銀香港(2388)拋離(圖3)。被問到恒生未來增長點何在時,梁太說內地中產階級對理財產品很渴求。「他們買了第一套房後,第二、三套房按揭已經有限制,所以寧願來港買其他資產。」雖然內地的網點難與內地銀行匹敵,但恒生的品牌已深入民心,「未聽過恒生銀行,都應該聽過恒生指數」。梁高美懿續稱,內地中產一族對保守、具有小量回報的投資工具最感興趣。記者採訪時,也看見在恒生總行大堂有簡體字的指示牌,方便內地同胞處理理財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