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人在內地的成年子女用單程證配額申請來港定居有望落實,港府與內地的磋商已進入後期階段。這批成年子女不少已屆中年且育有兒女,他們取得香港居留權後,其下一代日後也會申請遷港,令人關注會否出現「連鎖效應」致福利開支大幅膨脹。
立法會研究內地與香港特區家庭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李卓人認為,當局批出單程證的同時,也要為這批成年新移民提供就業培訓支援,並準備他們下一代來港的教育需求,否則綜援開支會大幅增加。
料逾9年方全部處理
立法會昨討論成年子女獲發單程證來港之事,保安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黃少珠表示,特區政府與內地的磋商已進入後期,正制定妥善公平方案,讓有關成年子女有秩序來港,估計涉及數萬人。她指出,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中,歷年累積近7萬個餘額未批出,會考慮撥出部分給成年子女。
入境處數字顯示,今年1至9月共有33,026人獲批單程證, 即平均每日有121人來港, 較1998年日均用盡150個配額,數字明顯回落。假設現有10萬名成年子女申請來港,如果當局每日批出30個餘額,最快也要逾9年才處理完10萬人的長龍。
港府研究引用澳門做法,將「成年」界定成「超齡子女」,指其親生父或母於2001年11月1日以前取得澳門居民身分時,未滿14歲而居於內地的子女。32歲東莞人楊女士,其父1980年取得居港權,當時她只有兩歲,若按上述定義,日後她有資格用單程證配額申請來港。
楊女士是單親媽媽,她的3名年幼子女都在香港出生,目前在港接受教育。楊說:「我一個人照顧仔女無辦法搵工,唯有幫他們領綜援。」她現靠3子女合共4000元綜援生活費,學費另包,埋單3個子女每月申領的公帑開支少於1萬元。
楊女士持雙程證不停往返香港及東莞,每次來港逗留數周至3個月,租住深水埗套房。「我想來港定居,因為我班仔女係香港居民,而且父母年老仍未退休,想來照顧他們。」楊說,一旦獲批來港很想找份工,但心知照顧3個仔女難做全職,「好矛盾,可能最終都係要靠仔女份綜援。」
關愛基金或成及時雨
協助楊女士的新移民婦女組織同根社,總幹事楊媚表示,超齡子女已屆中年,來港後要適應就業,希望當局批出單程證配額時,也有相關配套,例如再培訓課程協助他們融入職場。近日官商合組的100億元關愛基金,提出協助綜援網之外包括新移民在內的「漏網之魚」。
楊媚說,關愛基金可能是新移民初來港的及時雨,但由於具體詳情未落實,現不敢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