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2年的特首選舉中,政府建議選出特首的選舉委員會由800人增至1200人,提名門檻增至150人,其中民選區議員所獲的名額由42席增至117席,但仍沿用「全票制」、即由412名民選區議員每人在全體名單中揀選足足117人,泛民擔心,任何能夠取得大多數區議會議席的政黨,就能全取117議席,與特首候選人提名人數相差不遠,換言之,這117人或其所屬政黨,有能力在特首選舉中「左右大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表示,選委會新增的400人,四大界別各增100人,首三個界別會維持現有32個界別分組;第四個界別——政界,其新增100個名額中有75席分配予民選區議員,餘下25席分配予立法會議員、政協和鄉議局(見表)。
多區議員政黨易獨大
民主黨張文光認為,全共117席的區議會選委屬非常龐大、決定性,「由全票制壟斷117名區議會選委,怎能稱得上公公道道?」他直斥﹕「以全票制選出117票,令117名選委權力過大、極不健康……區議會可壟斷特首選舉,儼如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指出,民選區議員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但當局保留「全票制」,則會把民意全數「充公」。
張文光倡用比例代表制
張文光認為,應改為比例代表制,「該贏多少個席位就多少,該輸多少個席位就多少,令政制更為公道、反映的選票公義」。公民黨梁家傑直言﹕「全數117票將落在建制派中。」
公民黨余若薇會後表示,採用「全票制」安排,即任何能夠取得大多數區議會議席的政黨就能全取117個議席,與特首候選人提名門檻相差不遠,她認為此舉非常危險,間接令日後的特首要聽命於掌控區議會的政黨。
她認為選委會由800人增至1200人,新議席應分配給目前沒議席的界別,令更多行業的市民成為選民,才附合《基本法》附件一中提及,特首要由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選出的規定。
林瑞麟指全票制不能輕率改變
林瑞麟回應指出,選委會由800人增至1200人,可供不同黨派的、持不同意見的人參選,當中的民選區議會選委,是由343萬名選民選出,能夠代表社會不同階層,因此方案已增加民主成分。他表示,區議會已沿用全票制多時,其他32個界別亦同樣採用全票制,不能輕率改變。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