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福界權威學者、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昨批評,官商合組的100億元關愛基金背後欠缺完整理念,政府硬推只會令它成為「怪物」,他又指「商界與政府混在一起,事情不好辦」,官商應各自扶貧。他建議取消成立關愛基金,但政府仍可支付50億元協助未能申請綜援者,商界則將善款注入現有兒童發展基金。
關愛基金掌舵人、政務司長唐英年昨出席公開活動時被問到周永新的觀點,他未有回應便離開。前財政司長梁錦松被問及關愛基金作用時表示:「每件事都能解決一點問題,但當然不能解決全部。」他指不應說香港人「仇富」,並形容港人的特質是能夠同舟共濟。
周永新是前扶貧委員會成員、現中央政策組策發會成員,鑽研貧窮問題數十載。他昨於港台節目《香港家書》中質疑關愛基金:「政府為什麼要成立關愛基金?是承認現有社會保障制度有不足嗎?還是想商界多作捐獻?基金成立的目的既不明,近日引起公眾許多可能與事實不符的揣測。」
斥對象不明 理念欠完整
他又指出,關愛基金的問題是連要幫助什麼人也模糊不清,「施政報告說政府聽取各界意見後方會提出具體方案,這樣太兒戲了」。他說,若說不清楚基金目的或誰人受惠,立法會批出撥款定遭市民譴責,「政府要富商各捐幾億元並不困難,要得到立法會認同就不容易」(見另稿)。
周永新認為,關愛基金的最大弊點是背後欠缺完整理念,沒有詳細解釋如何支援弱勢。「100億不是小數目,政府在成立基金之前應想清楚,基金如何與現有社會保障制度互相配合、相輔相成。這樣,基金才能成為對弱勢社群的關愛,不至淪為有錢人對窮人的施捨。」他說,政府硬推關愛基金行不通,也不會得到市民歡迎,「只會成為怪物,為人詬病」。
建議政府仍撥50億扶貧
他建議取消成立關愛基金,但政府仍拿出50億元協助那些申請不到綜援的貧困市民。「在策發會上,我曾提到有十萬八萬長者,因有些少積蓄或與家人同住而得不到綜援,生活困苦。」他認為政府仍應鼓勵商家捐獻,如注資入兒童發展基金,現時受惠兒童只有數千人,若商界多捐獻,就能幫助近30萬貧窮家庭的孩子。
他總結時說:「商界與政府混在一起,事情不好辦,各做自己應做的事,政府扶貧,商界拿出資源協助未能受社會保障制度幫助的人,成效就會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