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九七金融風暴前車可鑑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03日 05:36
2010年11月03日 05:36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都不約而同發出警告,近期大量熱錢湧入東亞新興市場,令股市、樓市及其他資產價格上揚,有可能造成風險。世銀報告更進一步呼籲亞洲各國政府採取預防措施,避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演。

90年代全球熱錢湧入亞洲,導致樓市和股市出現泡沫,當1997年熱錢突然撤離,資產價格迅即暴跌。不少輿論擔心現時由美國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會催生資產泡沫,東亞各國在面對熱錢流入已採取不少措施(見表),但效果有限。韓國財長尹增鉉10月19日稱,為阻熱錢,取消去年3月開始的外國人購買國債的免稅優惠是可能採取的措施之一,並「謹慎」考慮對外國人購買債券徵稅。韓國副財長嚴鍾勇在G20財長會議前亦透露,會再研究金融交易稅(即所謂托賓(Tobin)稅)、銀行稅,以及限制槓桿比率等措施限制資本流入,但亦表示要謹慎。

世銀報告建議,各國須採取進一步適當措施防範風險,包括調整貨幣政策、撤去救市措施和加強對銀行貸款監管等,但資本管制對控制資金長期流入的局面不會太有效。報告指出,過去採用的資本管制措施效果好壞參半。泰國1995年至96年實施的管制雖然通常被認為成功,但不清楚投資者當時對匯率波動的憂慮扮演了多大角色。馬來西亞在1997年至98年金融風暴後所採的措施亦被指成功控制短期資金流入,但當時恰巧碰上投資及長期資本減少流入大馬,措施的實際作用有多大成疑。

世銀:東亞各國板斧有限

報告稱,過往經驗顯示,資本控制對限制整體資金流入效用不大,尤其是當預期資金會長期流入時。雖然部分措施或能夠抗衡短期因素,但報告指出,現時先進經濟體跟東亞之間的經濟增長以及全球息率政策分歧,可能並非短期的。這亦意味着東亞各國對應熱錢流入板斧有限,報告只呼籲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要緊密協調,減少資金流入的波動,因為這波動正是金融危機其中一個關鍵推動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