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漲價,受傷的總是老百姓!」國家發改委公布了10月份全國36個城市的食品價格統計結果,蔬菜、糧油、鮮肉及水果共31種商品中,八成價格有不同程度上漲,其中青瓜、番茄等蔬菜的平均加幅最誇張,較9月增加10%。受物價匯率上漲影響,深圳興起「換城消費」,主婦紛紛南下香港,掃貨買生活必需品。
《法制日報》報道,北京一些市民近來買菜開始精打細算起來,有商戶說,「現在批發價高了,都不敢多上(貨),怕價高賣不出去積壓,就賠了」。以北京市民最常吃的韭菜來說,朝陽區大洋路綜合市場10月31日的批發價還是3.6元(人民幣•下同)500克,而11月2日就加到5.2元,3天加幅高逾40%。
影響全國 低下層最苦
國家發改委價格檢測中心前晚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上海、重慶等36個大中城市10月份的31種食品價格中,有24種加價。整體來看,雞蛋價有所回落,豬肉則穩中略升,牛羊肉和雞肉價持續小幅上漲,食用油和蔬菜價格上漲最為明顯,青瓜、番茄、油菜等15種蔬菜平均零售價格為每500克2.41元,較9月上漲10.1%。中心分析認為,10月份蔬菜加價為季節性上漲,食用油加幅明顯則與國際市場油料價格持續上漲有關。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周清傑認為,今次食品價格浮動,主要是農產品價格上漲,影響的是所有城市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
大量入貨 賺路費兼省錢
受物價上漲及匯率影響,昔日港人北上「掃貨」的現象,已漸演變為深圳人南下消費。《中國證券報》報道,深圳主婦小雯,在香港上水「掃貨」滿載而歸,她的手推購物車內,塞滿了每天都會用到的生活必需品,甚至還有大大的一桶有機醬油。小雯說:「沒辦法啊,深圳的物價漲得太快,不少東西已經貴過香港了。
在深圳賣兩塊錢一包的食鹽,香港超市賣1.1港元,折合人民幣才9毫多;10卷裝的維達衛生紙,深圳的超市賣32.5元,香港超市才賣28港元;750毫升裝的飄柔洗髮水深圳超市賣39塊錢,香港61港元就能買兩瓶…… 如果一次多買點的話,不光能把來回的40元路費賺回來,還能省下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