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廣東省內連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大橋,工期已押後。消息指原定在去年動工的深中大橋,有望比連接香港、澳門、珠海的港珠澳大橋提前落成,但由於深圳前市長許宗衡和中山市前市長李啓紅兩位市長先後落馬,以及要照顧港澳的情緒,相關規劃要重新再做,故中央已決定延後深中大橋的建設。
規劃中的深中大橋是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公路鐵路兩用大橋,大橋橫跨珠江,全長約12公里,總投資額約為300億元人民幣。深中大橋在深圳市長許宗衡任內已被列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原定在去年開工建設,工期預計3年。
兩市長落馬 規劃推倒重來
不過時至今日,大橋仍未有動工。消息人士向本報透露,深中大橋的建設,無疑會分流港珠澳大橋的客源,早在港珠澳大橋動工時,即有本港團體向中央反映了有關意見,並婉轉向中央表達了讓深中大橋延遲開建的意思,有中央領導人表態,稱「深中大橋要建,但亦要照顧香港的情緒」。
而在深圳市前市長許宗衡和中山前市長李啓紅先後落馬後,深中大橋建設已被要求押後。消息指出,當時兩人主導規劃方案,雙方多次來往兩地商談,最終方案在2008年已經談定,「但在深中大橋即將上馬的關鍵時刻,決策的人都被拉了,相關規劃要重新再來過」。
08年上報 料2020年前完工
廣州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表示,深中大橋早在2008年已上報國務院審批,希望盡快開工建設,但至今已拖延了兩年,還未有開工的迹象,反映了香港和深圳、中山的「博弈」。
不過他預料,由於深中大橋已納入2020年的規劃,大橋最終都可在2020前完工。
拖延2年 反映3地博弈
鄭天祥表示,就香港而言,當然不希望建深中大橋,因為深中大橋「路程短,成本低,更易分薄(港珠澳大橋)流量」。而深圳和中山兩市,則將深中大橋視為「命運工程」。中山希望透過大橋帶動其旅遊、地產,並接收深圳的產業轉移,而深圳則可以獲得珠江西岸的貨流,透過鹽田港出口海外,同時打通「西進」的通道。
明報記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