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天水圍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中五女生李安琪,過去兩年因祖母患癌去世而發憤做科學研究,致力找出茶如何抗癌,屢獲獎項;她的經歷打動香港天文學會會長楊光宇,決定向她和另一名翁祐中學舊生、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一年級生林俊禧,分別送上一顆小行星作為鼓勵,令李安琪成為本港首名「星之女」。
過去本港已先後有4名中學生,包括陳易希、陳嘉鍵、劉德誠和劉德健在美國「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獲二等獎或以上,獲主辦當局以各人名字命名小行星。
欣賞努力科研 主動贈星鼓勵
香港天文學會會長楊光宇在美國內華達州「沙漠之鷹」私人天文台發現兩顆小行星,他向國際天文聯會申請命名為「李安琪星」和「林俊禧星」獲批,令二人成為本港第5及第6名獲贈星的學生。
翁祐中學表示,楊光宇是全球發現小行星第二多的人,他從媒體得知李安琪和林俊禧出身貧苦仍努力做科研,並在香港及國際比賽屢獲佳績,故主動聯絡校方向二人贈星。
成為本港首名「星之女」的李安琪表示,小時候眼見祖母患癌去世,飽受病魔折磨,令她立志研究治癌良方,利用課餘時間做科研,過往多次憑比較不同茶類的茶多酚含量,以及研究烏龍茶提取物如何抑制癌細胞,獲頒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特別大獎等多個獎項。她亦曾參加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但未能奪星。
下課趕赴研究 撰報告至深夜
她表示,最初是自行在老師指導下研究,後來透過新一代文化協會的良師啟導計劃,獲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張漢揚指導並借出實驗室,「有時張教授會給我一些學術文獻作參考,甚至試過新年放假都陪我做研究」。但城大實驗室有出入限制,令她難以利用課餘時間做實驗,近期她轉往中文大學,在生命科學學院的方永平教授指導下研究。
研究期間,李安琪過着非一般學生生活,每日下午4時放學後,即從天水圍坐車前往城大或中大,「通常要做到8、9點,有時趕於撰寫研究報告則會留至深夜12點直至實驗室關門,唯有利用坐車期間做功課,往往要凌晨2、3點才能上牀休息,連父母都覺得我辛苦」。她近期因準備學生會選舉而暫時放下研究。
談及未來的研究方向,她希望能深入研究烏龍茶內不同成分對癌細胞的化學反應,並希望兩年後入讀醫科,利用個人研究配合醫科知識幫助更多病人。
城大副校長兼生物及化學系生物學講座教授林群聲表示,十分欣賞李安琪的毅力,若她想提早入學,相信有大學給她機會,「跳級」入大學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