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華人青年易容闖關案受傳媒高度重視,包括《明報》在內等10家中英文傳媒向加拿大移民及難民局(IRB)申請把被捕人的拘留聆訊過程公開時,被捕人的代表律師麥克勞德(Dan Mcleod)突然以3家主要中文報紙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為由,要求把《明報》、《星島》、《世界日報》排除在「參加聆訊傳媒名單」之外,引起現場採訪傳媒反對。IRB明日會宣布決定。
律師稱華青為「組織」成員
昨出席聆訊的邊境服務處代表律師默里(Jim Murray)透露,該難民申請人在中國是一個組織的成員,擔心影響到該組織仍在中國的成員。不過,默里未指明「華青」屬哪一個特定組織。
3報被指受中國政府影響
麥克勞德引用《大紀元時報》在2009年2月16日的報道,報道說「根據Jamestown Foundation的報告,《明報》、《世界日報》與《星島》受中國政府影響」。麥克勞德說,其代表的難民個案屬非常敏感,基於3家中文報紙「受中國影響」,必須禁止3家中文報紙參加聆訊採訪,以免讓中國政府掌握當事人的身分,對當事人帶來危險。
麥克勞德的要求即時引起在場3家中文報紙記者的反對,並各自說明所代表的報紙,其報道從未受到中國政府影響。一名記者說,麥克勞德蒐集的報道沒有提出事實根據。
審理「傳媒申請案」的移民及難民局裁審委員肖戴克(Daphne Shaw-Dyck)在聽取各方面說法後,決定押後至明天中午1時宣布決定。
另外,「易容華青」昨日本要在IRB接受第二次拘留聆訊,IRB為保護其面貌不被公開,安排他在密室透過普通話翻譯以電話方式聆聽「傳媒申請案」的討論過程。至於「易容華青」是否已完成第二次拘留聆訊,律師或IRB均表示基於難民申請不公開原則,不能奉告。
明報加西版﹕不受任何國家控制
《明報》加西版總編輯林漢強指出,《明報》編採政策獨立,不受任何國家或團體控制。加拿大《明報》在加國註冊,公司的4名董事有3人是加拿大人,是百分百的加拿大報紙。
他另外提到,即使是在香港的母公司《明報》,也根據香港的法例,享有新聞自由,不受任何政府影響。
昨剛結束香港行程的加國聯邦亞太門戶部長戴國衛(Stockwell Day),對於有「面具男」在香港易容假扮成白人老翁乘飛機抵達加國尋求難民庇護,不諱言事件的確引起國際注目,但他稱,事件並沒構成保安問題的關注,因為加國的難民制度不時都被違反,而今次僅是由於使用較特別的「易容」方法才引起公眾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