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法定最低工資推行遇上通脹加劇,企業將兩者一併視作未來數月營商最大考驗。其中最低工資明年5月1日實施處於學期尾段,有學校飯盒供應商表示不會在暑假前夕加價,但估計下學年平均每個16元學生飯盒加價最多3元,平均增幅達兩成。假如合約橫跨兩年,飯盒供應商將與學校終止合約再招標。
最低工資對短期合約服務的影響最大。房屋署、食環署等多個部門都有僱用外判合約服務例如清潔、物業管理等。以食環署為例,現有9100名清潔工由外判清潔公司提供,約有18間清潔公司員工時薪少於最低工資28元。政府與外判商的合約若延伸至明年5月1日之後,政府如何處理有關合約安排、以免間接淪為非法僱主?
政府考慮外判商解約再招標
據悉,政府初步認為較公道的做法是考慮與旗下多個外判承辦商協議解約,再重新招標,當局稍後將發指引予各部門參考。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表示,政府必須在明年五一前,帶頭逼使外判商增加時薪至28元,否則等同默許剝削,向私營公司樹立壞榜樣。
中小學午膳大多採用合約外判制度,餐膳供應商聯會副主席、美利飲食執行總監陳沛明表示,公司現為全港40多間中小學提供午膳,佔市場份額一成,按現行與學校訂下的合約條款,其公司和學校任何一方都有權單方面終止合約。陳沛明說,近日食材價格急升,加上最低工資因素為其營運構成壓力,下學年勢必調升飯盒售價,「兩個月前,我估計加1、2元便可,如今可能要加兩成,即每個16元的飯盒可能要加3元至19元,才有丁點微利。」
陳沛明僱用了近400名兼職女工,負責旗下40間學校的送飯服務,現時平均時薪22元。陳說,明年五一推行最低工資,不會向7月約滿的學校加價,「5月起最後1個多月的上課日,很多學校都改為半天課堂,送飯日子不多。」但跟他簽訂兩年約的學校,合約或有需要在下學年前重新釐定,「希望提升飯盒賣價,更能反映成本。」
另一家兼營到會服務的飯盒供應商、四季美食負責人吳先生說,進口食材例如生粉、糖、肉類等價格上升,「9月生粉每40斤來價175元,現漲至280元,增幅六成。」他說,來年供應學校飯盒會加價,「我是中小企不敢加太多,頂多1至2元。」下月他供應的聖誕到會套餐,最低消費亦會由180元加至2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