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空置近10年後,活化計劃終塵埃落定,由經濟日報創辦人馮紹波,伙拍理工大學及職訓局等學院成立的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奪營運權,將打造名為「原創坊」的創意產業中心,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強調項目不會淪為「名店坊」(詳見另稿)。
基金會把租用率訂於八成,首4至6個月免租,平均每年開支訂為4240萬元,預期第五年回本,有2250萬元盈餘,商戶為主要收入來源,租金會較貼近市價,創意產業租戶的租金會較便宜。
發展局長林鄭月娥稱,希望項目配合附近中區警署「當代藝術中心」與中環街市「城中綠洲」的創意產業氛圍,加上鄰近蘇豪區的地利,令中環不再只是金融中心,也是市民流連的好地方。
55%地予創意產業 廉租藝術家
「原創坊」以「設計」作核心主題,集推廣創意產業、文物保育、公共休憩空間於一身。項目佔地1.8萬平方米,五成半作創意產業、兩成半作售賣商品、食肆等商業活動,餘下兩成作公共空間。一個個宿舍房間將改建成130個工作室,租予藝術家設計、展示及售賣作品,部分闢作海外藝術家宿舍;兩座宿舍大樓間會加建綜合活動場地i-Cube,上下則分設天台花園和有蓋休憩空間,讓公眾與藝術家交流;中央廣場會加設玻璃天幕,提供全天候活動場地。
整個項目預計最快2012年第一季動工,2014年入伙。基金會有10年營運權,冀每年吸引5000個本地和海外創意藝術家參與活動,以及50萬人參觀。
最快2014年入伙
政府將首次採用伙伴合作模式,預留4.2億元供建築署負責翻新改造工程,基金會捐出1.1億元作種子基金,用作前期開支及營運資金,盈餘由基金會和政府每5年各攤分一半,基金會所得須投資到項目上,以社企方式營運。
保育方面,項目會保留全數建築,遊人可參觀地底的中央書院遺址,外圍的毛石擋土牆與石牆樹亦悉數保留。
另一大熱的香港當代文化中心雖由演藝界名人協助打造師徒工作坊,惟最終落選,總監黃英琦稱不便評論結果,但認為項目應避免豪華化,期望項目可讓公眾參與,並與附近的活化項目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