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亞運會開始沒兩天,新華社發出評論文章《一騎絕塵引發的思考》。即使不關心體育的讀者也知道,中國在亞運會上「一騎絕塵」的狀况已經多年,今後也會繼續,這是一個大國應有的表現,也是體制的關係,更有文化的因素。要不要改,要金牌還是要全民健康,還是兩者兼得,都值得討論。
中國「一騎絕塵」 亞運沉悶
造成中國一枝獨秀是因對手太弱,截至19日,亞運會開到一半,45個參賽國家與地區,只有19個得了金牌,只有28個得了1枚或以上獎牌。相信到比賽結束,有不少國家都不可能獲得任何獎牌。即使最接近中國的南韓和日本,加起來的金牌都不如中國一半。
澳洲在某些體育運動協會單獨屬於大洋洲區,目的是爭取名額,但在綜合運動會上則缺乏競爭對手,英聯邦運動會已經起不到這個作用,現在有意加入亞運會,目的是爭取大賽經驗,時間上正好與奧運間隔兩年。
亞奧理事會對有十多個大洋洲國家申請加入表示禮貌的歡迎,亞洲小國當然不高興,因為可能讓他們在某些項目僅餘的奪牌機會也被搶走。其實澳洲的實力在游泳與田徑,這些項目本來就是中日韓之間的爭奪,多了澳洲對他們的影響不大。
應是練兵場所 而非表演
亞運會因為中國「一騎絕塵」而變得沉悶,若能讓澳洲加入,增加競爭的氣氛,使之成為更具觀賞價值的盛會,可能會比現在只有中國在表演好得多。對於中國來說,亞運會更應該是練兵的機會,而不應是表演或顯示國家認同的場所。
阮紀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