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深陷債務危機的愛爾蘭,終向國際壓力下低頭,向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緊急貸款求援,為瀕臨崩潰的銀行體系注資。歐盟官員透露,為期3年的貸款,估計最少800億歐元(約8460億港元)。愛爾蘭政府這次「喪權辱國」的轉軚決定,即時招來抨擊,執政聯盟成員要求明年1月提前大選,歐元及歐洲股市先升後跌,反映愛爾蘭和歐洲債務危機仍存在隱憂。
評級機構穆迪在愛爾蘭宣布接受援助後警告,愛爾蘭的主權債務評級恐被連降多級,由現時的Aa2降至接近垃圾級。穆迪分析員解釋,歐盟約900億歐元救援方案中,估計只有約80億至120億歐元是注入愛爾蘭銀行體系,其餘是用作應對政府中期集資問題的安全網。《泰晤士報》稱,歐盟及IMF計劃向愛爾蘭提供的緊急援助有兩大用途,除確保愛爾蘭銀行體系有足夠資本,亦確保愛爾蘭政府未來3年有足夠款項,彌補政府入不敷支。
總理被斥喪權辱國騙國民
愛爾蘭總理考恩稱,在歐盟的挽救計劃下,愛爾蘭銀行體系需重組,部分弱勢銀行可能要出售非核心業務,其規模將「顯著縮小」,令愛爾蘭的金融及銀行業恢復穩定。考恩政府月初還不斷向國民堅稱政府毋須求救,現在忽然轉軚,愛爾蘭輿論紛斥是背信出賣、欺騙國民。考恩則為求援辯護,稱自己所有決定獲政府准批,合乎理據,「我不接受你們把我當成鬼怪」(bogeyman)。考恩在樓市泡沫爆破及銀行業陷困前擔任財長,2008年出任總理。
債務危機令政府民望大挫,反對黨呼籲考恩政府下台,執政聯盟內亦鬧分裂,料未必能捱過聖誕節,政府倒台危機,令市場擔心可能影響拯救計劃,令歐元歐股先升後跌。連共和黨內亦不滿政府未能妥善處理銀行問題,令國家被迫求援,接受歐盟和IMF可能開出的苛刻救助條款,喪失經濟事務主權;當前最大隱憂,是德法可能趁機利用歐盟,迫使愛爾蘭調高維持半世紀的低稅率企業稅。愛爾蘭12.5%的企業稅在歐盟中相當低,長期被德法等成員國抱怨「構成不公平競爭」。
德財長強調有嚴格條件
愛爾蘭政府多次強調,不會接受援助與提高企業稅掛鈎的要求,但德國財長朔伊布勒表明,愛爾蘭「需符合嚴格的條件」。他說愛爾蘭愈遲接受貸款,其他國家受債務危機感染的風險愈高。德國是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的最大贊助國,今次批予愛爾蘭的貸款主要來自德國。
英考慮供867億救助
英國亦考慮向鄰邦愛爾蘭提供約70億鎊(約867億港元)救助。愛爾蘭銀行業有在英國北愛爾蘭經營,客戶眾多,英方認為加入拯救符合國家利益,但這意味每個英國家庭要為貸款承擔3600港元。歐洲官員期望,拯救愛爾蘭,能穩定沽壓沉重的愛爾蘭債券以至歐洲金融市場,以防投資者對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歐元區較弱市場失信心。
愛爾蘭政府已擬定未來4年削減150億歐元(約1587億港元)的財政緊縮計劃,細節明天公布(該國的預算赤字已高達GDP的32%)。隨着政府新一輪緊縮政策出台,愛爾蘭多個工會和學生組織計劃本周末在都柏林遊行,呼籲緊縮政策不能「肥上瘦下」。
泰晤士報/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