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樓市泡沫釀禍 老虎變病貓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23日 05:59
2010年11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近期經常談論樓市泡沫的威脅,愛爾蘭經濟從1990年代的「凱爾特(Celtic)之虎」,到如今淪為「病貓」,其實就是樓市泡沫惹的禍。

愛爾蘭經濟在1996到2007年平均年增長達7.2%,按人均GDP計算,一躍成為歐盟第2富庶的國家,僅次於盧森堡。愛爾蘭中國研究院院長王黎明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指出,與同樣需歐盟打救的希臘相比,愛爾蘭實體經濟其實較為發達,製藥與科技業出口表現搶眼,是全球最大藥品出口國之一,歐洲個人電腦其中三分之一亦產自愛爾蘭。若說希臘陷入危機是因為多年來疏於鞏固財政亂花錢,愛爾蘭明顯絕非其「翻版」。從歐盟1995年開始統計至2007年的13年間,愛爾蘭只有3年出現財赤,且從未超過GDP的3%(即歐盟上限),嚴守財政紀律。

銀行過度寬鬆房貸種禍因

但房地產泡沫卻成了愛爾蘭的致命傷。從1995到2007年,愛爾蘭房價平均上漲了3到4倍,當地房價甚至一度高踞經濟合作組織(OECD)所有發達國成員之首。從1996至2006年的10年內,房地產業佔愛爾蘭GDP的比重,由5%提高到10%,逐漸成為愛爾蘭經濟的命脈和增長動力。《愛爾蘭時報》金融專家Charlie Fell指出,愛爾蘭危機是典型的信貸催谷樓市泡沬所致,清晰經歷了樓市泡沫經濟5階段﹕

1)排擠效應—1990年代,愛爾蘭走上出口導向發展之路,經濟起飛,刺激了樓市需求,在1994至2000年間,樓價以合理幅度上升;但自2002年開始,樓市泡沫漸漸失控,經濟活動變得太圍繞於樓市,衍生排擠效應,壓抑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空間,逐漸削弱國家競爭力。

2)信貸膨脹—樓市有利可圖,國內外銀行和按揭商紛紛搶生意,爭相向愛爾蘭人提供更低息房貸,高峰期竟有多達18樓按供應商,濫批樓按貸款,更助長了愛爾蘭的銀行增加從外國借入短錢,以便多做樓按放貸生意。銀行體系對外淨欠債驟增,相當於全年GDP的五成。

3)炒風狂熱—首都都柏林新屋售價,與民眾薪酬水平完全脫節;政客則堅稱樓市沒問題、並未脫離經濟基調,還推出寬減個人入息稅,在應付公共開支上,變得更依賴與房地產相關稅收。

4)金融受壓—市場氣氛開始逆轉,開始擔心樓價過高。2006年第3季,愛爾蘭獲批樓按宗數和平均借貸額達到頂峰後,出現回落。

5)爆破—2008年金融海嘯後,愛爾蘭樓市急劇萎縮,依靠信貸支撐的房貸體系出現大筆壞帳,嚴重拖累銀行。由於大量新建和在建的房屋被閒置,愛爾蘭甚至出現了多處「鬼鎮」。眼見金融體岌岌可危,政府被迫耗巨資救助銀行業。

房產業綁架銀行繼而綁政府

新華社形容,房地產業綁架了銀行,銀行又綁架了政府,這就是愛爾蘭陷入債務危機背後的邏輯,而無論是希臘或是愛爾蘭危機,都是因債務而起,兩案例「再次警醒人們,在後危機時代的風險環境下,任何超越實體經濟承受能力的消費與投資,都可能變成『債務炸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