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面對日漸上漲的物價,百姓生活也有了微妙變化,《人民日報》訪問了多名不同身分的市民,了解通脹對其生活的影響,以及他們省錢的方式。
合肥退休職工:跨區買菜省錢
63歲的吳至明與丈夫的退休金加起來不足3000元(人民幣•下同)。自第三季度物價急漲,她就不怎麼在所家附近的菜市場買菜了,而是坐巴士到合肥最大的周谷堆菜批發市場區選購,「這邊的菜價普遍比我們周邊便宜1元左右,牛肉更是便宜2元,一次買個3.5公斤肉,就能吃一星期。多買一點,來回的車費也能抵消」。
北京職場新人:超市掃折扣貨
25歲的小甄雖剛到北京工作3個月,但剛踏入社會就感覺物價漲得太兇猛。「以前只有家庭主婦熱中超市優惠,但我現也開始留心了。」
現在她去超市,也專挑打折貨、特價貨,「挑折扣最高的買,貨品有散裝的就不買包裝好的,超市關門前再去掃貨」。
長沙綜援戶:「百家飯」渡困
46歲的陳建平患有腦垂體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型侏儒症,身高僅1.3米,所得低保待遇、殘疾人員工資、加上政府慰問金等,一年有近2萬元,為了對抗通脹,現在他中午或晚上都在社區「義務管家團」吃飯,能省下不少開銷:「成員誰家有飯吃,就叫我一起過去吃了」。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