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政府新措施 減樓巿危險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30日 05:59
2010年11月30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近日,樓市明顯變得淡靜,相信政府在前周五的措施把不少市場人士殺個措手不及。據慧雅了解,好些在11月20日前未簽正式買賣合約的買家,現在都有點心大心細,部分更是考慮撻訂,最多是蝕經紀佣律師費,但就可避免夜長夢多。從很多角度看,樓市應該是會進入鞏固期。

增短炒成本是對症下藥

基本上,本港樓巿冷卻一點也是好事。一直以來,本港樓巿的問題之一,是很多投資者密切留意着樓市,由於他們做決定比較簡單,可以隨時入巿,因此往往可比用家行先一步,這令到用家很多時最後是要付高一點的價錢也買到心儀的單位。由於每個單位的交易成本動輒牽涉以10萬元計,因此若單位要轉數次才落到真正用家手上,用家最後要付的價錢往往是要比原來高出數10萬元。現從這角度看,港府近日針對增加物業轉手炒賣成本的措施,是有點對症下藥。

以慧雅之見,政府今回的措施的作用,是移開了樓巿上的短線投資需求,和資金實力不足人士的需求,這對樓巿是顯然會有冷卻作用。不過,這其實亦都是令到買樓和換樓的門檻比以前更加增高,對用家而言,其實是比以前辛苦。不過,可以這樣說,以後樓巿的買家都是實力買家,付的首期隨時是五成,而且亦要預算持貨至少兩年或以上,這是令到買家要辛苦了一點,不過對整個行業而言,這卻是會令它的風險顯著減低。事實上,三成或以上的首期是一相當大的比例,而1200萬以上的單位又最多只可借五成,因此即使有什麼大的震盪,相信樓巿的承受力也會相當不錯。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