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就審計報告針對直資「混帳」問題,展開首次公開聆訊向教育局「算帳」。教育局表示 ,曾向兩間違規學校發警告,及派員進駐1所學校的校董會,但教育局長孫明揚對真道書院以校長和校監名義斥千萬買物業,則指早已要求對方糾正問題,學校一直不理會,坦言「教育局無咁嘅牙力」。
議員指教局「四部曲」可管直資校
不過,有立法會議員卻指出,教育局有「四部曲」監管違規直資學校,包括發出先發勸喻信、其後發警告信,否則可派員進駐校董會,最嚴重是取消學校直資註冊資格,質疑教育局「有牙無出力」,沒有做好監管本分。
教育局長孫明揚昨出席帳委會聆訊,首次回應直資監管問題。他承認過去對直資學校監管不力,同時批評部分學校不合作。孫明揚不點名指出,教育局早已發現真道書院斥資千萬元買物業,他說﹕「教育局發現學校自己買樓做宿舍,已每年要求學校糾正問題,但學校一直不理,教育局無咁嘅牙力。」
真道否認孫公早知買樓
真道書院昨晚發聲明,指教育局去年才知悉該校購買物業,並非如孫明揚所言已知悉。
另外該校得悉教育局關注後,已着手處理;校董會雖早就物業轉名有共識,惟按教育局要求所設的新校董會須先取得稅務豁免,並把資產分清是否來自政府經費,並要得教育局同意始能進行物業轉名,故一直未做到。而現已得到教局同意轉名,校董會律師正辦理有關手續。
「百年老店」不受教局條文規管
另外,審計報告指聖保祿學校、拔萃男書院和聖保羅書院仍未與教育局簽服務合約,孫明揚昨回應指出,這些學校是「百年老店」,按獨立法例創校,不受教育局對一般直資學校的條文規管,因此當這些學校轉作直資,須簽署用作規管校方營運的服務合約細節,如放棄辦學權後的財產轉移問題等,學校仍在與教育局商討,暫時仍未簽約。
他補充,過往為鼓勵學校加入直資,容許學校先加入再辦手續,做法較寬鬆,「當時以為好簡單」,結果引申出各種問題,教育局已於2007年要求學校須符合資格才可加入直資計劃,並不時發通告提醒學校,杜絕問題。
曾警告兩校 進駐一校
帳委會委員公民黨湯家驊追問孫明揚,審計報告公布前,是否了解直資違規問題,孫明揚回應,自己只會了解整體情况,「邊間學校發生什麼的小事不會清楚」。民建聯李慧琼要求教育局,提交過去向直資學校發出勸喻信、警告信等措施的數字。負責的副秘書長黃邱慧清最初僅表示,每年審查學校帳目,如發現有問題,會向學校發勸喻信,及後補充曾向2所學校發警告信,及派員進駐1所學校的校董會,但無發勸喻信數字。
旁聽聆訊的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批評,教育局其實「有牙無出力」。根據審計報告,教育局發出勸喻信和警告信後,須要求學校按時改正,否則可派員進駐校董會及取消學校直資註冊,只是教育局一直無心處理,「若果教育局每年跟進,相信大部分學校會糾正問題,令違規情况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