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時事•議題﹕安檢變侵權?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02日 05:59
2010年12月02日 05:59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聖誕假期前夕物流暢旺,加上早前多國發生郵包炸彈事件,各地均加強機場保安。近期,美國當局除了會使用全身透視機掃描乘客,還可摸體搜身,被炮轟冒犯乘客。有民眾在網上號召集體抗議機場的搜身程序,包括在機場客運大樓「裸體抗議」。到底公眾安全與個人私隱之間的界線,應該如何定奪?

■做一做 想一想

以下是不同地方的安檢措施,試指出當中利弊,並想想這揭示了什麼問題?

◆2009年聖誕日,有尼日利亞青年試圖炸毁美國客機事敗。事後美國要求所有前往美國的航班加強保安,赴美旅客只准帶一件手提行李,加拿大更嚴限手提行李的物品只准為醫療器材、細錢包、相機、手提電腦、拐杖、學步車、尿片包、音樂器材,以及內藏維持生命用品的袋子。圖為瑞士蘇黎世機場的旅客大排長龍等待保安檢查。

◆2009年9月,中國國慶60周年前夕,北京保安措施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級別,的士車廂都安裝微型監聽器。

◆美國芝加哥歐海爾國際機場的安檢人員,觀看由新式全身X光機Backscatter得出的影像。

◆2007年始,日本規定16歲以上的外國人接受入境審查時,必須提供指紋等資料。2010年7月,日本引入全身掃描安檢並試行至9月10日。當局指儀器會發出電磁輻射,掃描出旅客衣履藏有的物品,以至乘客的身體影像。日本國土交通省官員稱,為保障旅客私隱,掃描影像會將面部模糊,而且只會由相同性別的官員檢視,測試期間所有掃描影像不會保留存檔。圖為日本羽田機場。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