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基計劃於南生圍興建豪宅,距離本月18日發展限期不足3星期,環保團體及網民群起反對發展計劃,盼製造輿論壓力。另一邊廂,「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規劃署證實恒基周一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將南生圍項目的發展期限再延長多3年、即至2013年12月18日,若城會下周五批准申請,是次計劃的限期便延長至12年之多(見表)。
城規會前委員吳祖南對恒基申請延期表示失望,預料恒基獲准延期機會很大。他解釋,發展商只要向城規會表示有意完成項目,一般情况下都會獲准延期,爭取更多時間籌備,以符合城規會的要求。
他指出,不少1990年代批准的項目近年才陸續上馬,例如長實的豐樂圍發展項目,但他認為容許「三年又三年」、變相無限延長發展限期的做法有問題,因為逾10年前批准的項目標準,至今天未必符合公眾期望及環保要求,「90年代批准的發展,可能考慮到當年有迫切的房屋需求,加上當時還未有環境影響評估法例;今天社會訴求有很大轉變,單是環保要求提高了不少」。他認為政府應及早檢討,為發展時間設定上限,否則只會不斷引發爭議。
被指為避再進行環評
本報向恒基查詢,恒基未有交代為何申請延期,只重申聽到社會不同聲音,恒基會在可行範圍內修改。有環保人士分析,恒基申請延期,意味不會放棄現有方案,若城規會批准延期,恒基可就原有方案「修修補補」,然後再提交城規會審批,毋須重新進行環評報告。
發展令54公頃濕地消失
恒基要打拖延戰,是因為民間反對聲音愈來愈高漲。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昨向城規會提交反對書,指發展計劃令54公頃濕地永遠消失,等於3個維園面積,又引述恒基的環評報告,指豪宅坐落的地方,有瀕危的歐亞水獺出沒,但恒基未有提出完善方案,紓緩對動物的影響。基金會又指出,南生圍有多種生態特色,包括擁有全港第二大面積的蘆葦牀、每年數千隻鸕鷀越冬,發展項目附近有一個鷺鳥林等(見地圖),對整個后海灣有舉足輕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