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措施下 買樓收租三招減風險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04日 05:59
2010年12月04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上月19日政府重招打壓樓市後,因要徵收最高達樓價15%的額外短炒印花稅,炒家自然難以短線轉售物業圖利。雖然新措施對持貨24個月後才轉售的長線投資者似無特別影響,但期間買賣的靈活性始終打了折扣,增加了市場風險;業內人士指出,受政府出招影響,樓價已開始回調,為避免日後可能需要面對的樓價下跌風險,買樓收租仍須留意三大戒條,除注意租金回報外,亦須留意屋苑交投量的高低,以及是否較容易上會及估值足額等,以便購入抗跌力較強和較容易走位的物業,減少在未來24個月樓市一旦逆轉的風險。

受政府出招影響,上月二手樓市氣氛由旺轉靜,多個大型屋苑二手交投全月急跌,即使太古城全月成交量亦不足100宗,美孚新邨及沙田第一城則僅達百宗大關,天水圍嘉湖山莊更由10月的今年高峰310宗,下跌至不足200宗。相對大型屋苑,二線屋苑的成交量回落幅度相信更為驚人。

買高交投屋苑 日後容易出貨

交投量高的屋苑,即使樓市突然逆轉,每年成交量至少有數百至千宗,太古城、美孚新邨及沙田第一城等十大二手屋苑,成交量相對亦能維持一定水平。

事實上,「新招」下持貨超過半年至1年以上,額外印花稅已可減至成交價的10%或5%,若這時樓市逆轉,業主也應考慮是否止蝕出貨,若持有的高流通屋苑,出貨便也較容易。有鬍鬚余之稱的資深物業投資者余耀鎏,投資可謂獨具慧眼,早於政府出招前已沽出旗下逾九成單位,僅餘約3伙作長線收租。「買樓前要先諗定沽樓,你買樓收租,亦都要注意呢個物業日後能否沽出。若買入一啲不知名物業,交投量過低,市場缺乏指標,即使你租得出,日後亦都未必賣得出。」

銀行估價足 上會較容易

另外,臨近年尾,加上政府出招,部分銀行亦因全年營業額「夠數」,估價未必如早前般進取,令市場出現個別估價不足的個案。由於現時非自住物業按揭成數已調低至五成,若遇上估價不足問題,長線收租客便需要更多資金應付。

按計劃聯席董事王永偉表示,近期銀行估價取態較為審慎,亦有部分銀行,由於已完成一定數額的樓按生意,在估價上會更為保守,而部分按揭成數高的單位,審核時間亦會較長。但整體而言,在政府出招後買賣的單位成交,不少交投量較高的大型二手屋苑,例如太古城等均估足價,只是部分成交價較高的買賣個案,的確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

避免高追價 保租金回報

面對美聯儲局第2輪貨幣寬鬆政策(QE2),不少投資者將部分資金買入「磚頭」收租,以便獲取穩定的租金回報。不過,若物業的買入價過高,將嚴重影響收租回報。以往市場憧憬樓價後市將會持續急升,買家願意以高於市價追價入市,主要由於同時憧憬租金亦大幅上揚,令租金回報上升。不過,假設單位月租約6000元,買入價為200萬元,租金回報僅3.6厘;若未因轉售為租單位增加,令單位未能大幅加租,加上樓價升勢放緩,租金回報或只能橫行,甚至有下調的風險。

美聯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由於市場不少投資者由短炒變長揸,令租盤增加,租金有下調壓力,因此買樓收租客買樓時,若能以低於市價的「筍價」入貨,將可令租金回報有一定保證,亦可令日後轉售獲利的機會增加。

明報記者 陳天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