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面對非親非故的青年,你會否願意為他作貸款擔保人?48歲的張雪娥(人稱「娥媽」)22年來一直在區內的麥當勞餐廳打工,並游走網吧,每日只睡4小時,無償地關心區內青少年,「我自己很樂意到處跑……因為幫到人、看着他們成長,自己也會感到高興」。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主辦的「好心做好事」頒獎禮中,「娥媽」是5名得獎者之一(見表)。娥媽30年前從印尼來到香港,1988年開始接觸區內青少年,並與他們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但「娥媽」說這些行為純粹是出自內心,樂於助人的祖父對自己影響很大,「當年印尼排華,祖父從富有變得貧窮……但他仍不放棄幫助身邊的人」。
麥當勞兼職 成為大姐姐
不要以為「娥媽」是社工,其實她是在麥當勞餐廳打工,但這個工作環境令她有很多機會接觸年輕人。她憶述,當年在該圈子屬年紀較大,已是20多歲,其餘的同事大部分是小伙子,多願意跟這個大姐姐訴心聲。「有些事他們不太方便與家人講,可能一講就捱罵……但和一群人在一起時會說出來。」
在她接觸的多名青少年中,阿Ken令娥媽印象特別深刻。Ken出身於單親家庭,93年讀中三時到麥當勞做兼職掙學費,「當時她(娥媽)教我工作,也教我如何與人溝通,對我有正面的幫助」,Ken昨日到場支持「契媽」時說。後來他有機會升讀科大工程系,卻被學費問題難住,「娥媽」二話不說即承諾做他的擔保人。
十多年後的今日,Ken已有家室,並有自己的一番事業,但對娥媽的幫助念念不忘。「當年中三對社會不太認識……是她的影響令我變得成熟。」他還記得娥媽的教誨﹕「做人的成就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行正路。」
助青年擔保大學貸款
娥媽有4名子女,其中一名女兒昨日也有到場。她表示母親的行為對自己也有相當影響,現在有時間會到家人開設的網吧中與青少年們傾談,引導他們走向正途。她曾勸母親不要再到麥當勞工作,但母親堅持每日凌晨3時起牀、5時上班、下班後到網吧去繼續關愛年輕人,「她曾告訴我們,『如果有餘力去幫助人就去幫他們』……現在我和朋友都會去做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