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體壇人物:分析者勝 何輝長青網文章

2018年08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8月06日 12:10
2018年08月06日 12:1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沒錢買樓,不用關心樓市,跟何輝閒聊時,話題還是圍繞運動:由世界盃談到賽車談到亞運轉播權再談到來屆歐聯。前足球員也是粵港兩地當紅球賽評述員,關心本業,就似身穿法國國家隊球衣一樣,合理。
不合理是,有能力置業的同事們找何輝分析樓市走勢,他可能會有更多獨到心得。畢竟曾在測量界工作十年,擅長估值。估值需要甚麼?需要分析,經過分析之後再作出判斷。何輝說,這是一個最需要分析的年代,懂分析的人本就不多,懂分析同時懂表達的,更少。何輝一直是分析大師,由童年時代在體育與學業中取捨,在足球與乒乓中選擇,到後來由球場跳入中環寫字樓再跳到新加坡跳入大中華,從不出錯。找他分析樓市,的確是經過分析後最應該要下的結論。
很明顯,繼續關注球賽結果的我,沒有認真分析過。
乒乓球VS足球
「我有兩個阿哥,一個大我七年,另一個大我六年,父親生前曾經承認,我是一個意外。」作為意外,自有意外的好處。堅尼地城觀龍樓屋邨長大,一個阿哥打銀行工,另一個打政府工,穩穩陣陣安安定定,只有何輝具備資格追逐夢想,當了一個職業足球員。「跟阿哥學踢波,跟阿爸上政府大球場睇波,就想自己可以去政府大球場比賽。」
因為聖類斯有個硬地足球場,何輝選擇就讀,相當目標為本。再精密的分析也敵不過意料之外,足球場大裝修,何輝聽從班主任建議,開始接觸乒乓球,一發不可收拾。「打校際,打到全港第三,打到學校曾經只容許我打乒乓球,不批准我踢波。」正常情況,一邊是遙不可及,另一邊是確確實實的獎牌和虛榮,一個小朋友,應該很容易傾向後者。何輝沒有。「踢足球成本較低。打乒乓球,球衣、球拍、球拍的膠,全部要自己買,全部是成本。」何輝說,他其實連射箭也有涉獵過。「打到校隊,便煞停。十元一支木箭,一不中靶一跌落地便報銷,玩不過。」在香港投身運動,從來自負盈虧。
「何況,打乒乓球,去到一定程度,總會遇到中國來的移民,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便越講求天份。我自知在乒乓球的天份,差不多了。」二揀一,還是揀有職業聯賽的足球較划算。
足球員VS辦公室助理
何輝成長於仇志強的時代,一直是南華球迷。始終沒有效力過南華。不似青年軍隊友山度士或李健和。「十六、十七歲,踢青年軍,目標一定是攞頂尖賽事的冠軍,入選香港代表隊。不過,同時,試過踢季前熱身賽,對精工,對住六、七個踢過世界盃的荷蘭國腳,慘敗二十幾球,又會很明白,踢一世,也不會踢出接近水平。
「踢來為乜?」
結果,何輝贏過一次銀牌冠軍,隨即於1994年掛靴,三十歲未夠。「一獲選入香港隊,大半個心,已經在考慮怎樣離開。在職業足球界別,我覺得自己再沒有能力可以發展甚麼。」同期出道的李健和踢到2009年,山度士飽受傷患折磨,也捱到2002。「我給人鬧過,鬧我踢波就踢波,為甚麼要想太多?我感覺不到其他球員會考慮太多有關出路的問題。」
導火線是當時女朋友的家人看不起波牛,覺得足球員不是好的社會階層。遠因是打從踢甲組以來,從來身兼數職。「奧運、世界盃,已經為《天天日報》繙譯法新社、美聯社的外電。」總算跟本業有所關連,在測量師行打工才構成重大衝擊。「我踢甲組,第一間加盟的球會叫海蜂。海蜂其中一個老闆,是測量師,知道香港班球員需要身兼數職才滿足到生活需要,想幫手,問我們有沒有興趣去測量師行做辦公室助理。」很快,何輝便獲安排負責將樓市資料輸入電腦,未有雲端連CD-Rom也未有,輸入1.44M的Floppy硬碟,又要定時做份月結報告。弔詭不弔詭?一個球會班主,叫自己的球員去自己的另一門生意開工,一路練習一路比賽但一路要穿上恤衫西褲。「這是香港社會現實。是有衝突,在測量師行工作,做到疲勞是會影響比賽表現。」
然後,何輝很明白,又是時候要進行分析,下決定。
普通員工VS專業人士
現實是還在球員黃金階段便退下來,由甲組轉去丙組,每逢周日才踢一場強弱懸殊的賽事。「也有球會邀請跳槽,我都拒絕了。除非出得起價錢。」銀碼已經幾何級數的跳升。在測量師行,老闆叫何輝參與越來越多發展計劃,投資房地產,有投資回報,有額外收入,大概不是一個效力香港甲組球會的本地球員可以及得上。「開始想組織家庭,想未來,有些事情,始終無法逃避。」
兜兜轉轉,還是打一份寫字樓工,算不算蹉跎歲月?「是無得比。有些同學大學畢業便取得高級公務員程度的薪水;足球員的人工,大部份不過萬,我是一萬左右。但我太清楚自己做不到他們做到的事。一個午飯時段,他們可以看完一本五百幾頁的參考書;平時不交功課的,考試可以得到一百零五分,因為連老師出錯題目都留意到。他們是精英,出類拔萃。我只能做德國足球:在現有環境希望得到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成績。」
時為九七前後,樓市瘋狂到不得了。「每日看着樓市上上落落,好得人驚。」著名球圈人士黃興桂突然致電,叫何輝去新加坡見工。「ESPN要找評述員。既要對不同運動項目有所認識,又要懂得自己繙譯英文稿。在他所認識的球員之中,其實沒有太多選擇。」何輝又再次面臨同一境況,女朋友的家人是生意人,看待專業人士的目光,會比看待一個普通寫字樓打工仔的,大有分別。「ESPN是大公司,出到高一倍的人工。最重要,它視我為專業人士。」分析過後,即使未有過評述經驗,對新加坡不熟悉,還是決定離開香港試一試。「贏的,應該多過輸的。」
新加坡VS大中華
晚機到埗,第二朝十點,考牌,評述馬拉松賽事。何輝將自己觀看《體育世界》的回憶盡量拿出來利用。然後,他發現,一路以來的種種訓練,仿似天作之合。先是由小到大愛看體育節目。「以前,世界盃前,明珠台會重播世界盃官方片段,我會錄影,不斷翻看。原來是寶藏,入了腦,會自動走出來。最記得2006年,評述世界盃,說起58年的一屆,在旁的曾志偉也嘖嘖稱奇。」要分析,首先要資料充足。
也要有分析能力。這一點,在測量師行負責估價工作時,久經訓練。連ESPN最需要最專門的外電繙譯,替報章當兼職時,也有豐富經驗。在ESPN好幾年,節目發送到新加坡、香港、澳門,最重要是廣東地區的觀眾也看得到。何輝成功成為大受歡迎的評述員,球賽直播又發展得越來越興盛。毅然減薪跳到廣東電視台。「未來十年,是甚麼?是大中華。還用考慮?」沒有途經香港。
「香港要接受現實,無論是地理還是政治的客觀優勢,已經不再存在。就算國內的評述員還有很多人批評,但不能否認硬件已經是全球頂尖。」當國內電視台在莫斯科紅場開設巨型直播室,設有最高端的科技支援,香港的土法煉鋼是大幅度落後。「香港電視台不是不重視評述員質素,但市場上根本沒法提供到足夠資源。收費台無數頻道,無數直播賽事,有沒有足夠夠質素的評述員?假設評述員似球員,香港的製作團隊又有沒有提供過訓練,引導過評述員進步?如果培育和監督方面做得好一點,觀眾會感受到。」
何輝說,ESPN當年引入一個述一個評的風格,影響亞洲,影響歐洲。難在評。「最難找懂得分析的。很多教練,你要他像日常般吹水交流,完全沒有問題;但一要他對着電視表達出來,便搞唔掂。」要找一個似何輝既是紅褲子出身又有從另一職場訓練出來的分析能力,最好方法似乎是交由何輝本人培育。「最重要的分析,是要分析出自己有甚麼可以做,有甚麼永遠不可以。我不是做教練的材料。做教練,要鼓舞他人,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自問不太懂。」
在球場,何輝憧憬德國隊團體精神;在錄影廠,大概只能當一個特立獨行的球王。
後記:賽車手
因為在廣東電視台有人邀請,何輝在近幾年開始參與賽車項目。不只評述,是落手落腳落場比賽。更試過在耐力賽得到總冠軍。何輝形容自己由小到大天生就是一個體育人,真不是隨便亂說。
足球場上,何輝司職前鋒,比較個人主義是在所難免。望着後來的評述同業,有部份可能連功課也沒做過便進入直播室,有部份可能根本天生不擅辭令,有部份可能只具名氣而從來沒有意圖評述球賽,心情究竟如何?「我份人本來就容易暴躁,有甚麼得罪的話,我特別要向曾經合作過的同事道歉。」
很容易理解為何這一位體育人最後會情投賽車。一個人關在密封空間,靠自己能力挑戰速度挑戰極限,不用走位配合不用靠隊友輸送不用跟同事搞好關係,最快便勝出,較慢便落敗,不是更符合何輝的性格?何輝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或者,真是沒有冒過險,只是透過對自己的了解而作出的總結。
方俊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