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從來社會運動都是逆流,在政治冷感、高度消費主義的社會逆流而上,宣揚惜物的可貴,挑戰社會限制,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打算掀起「世界笨蛋革命」的日本著名社運人士松本哉,卻用幽默惹笑的方式,廿多年來,走出一條獨當一面的社運路。
松本哉思想左傾,卻不會時時把反對資本主義掛在嘴邊,而是透過行動實踐,他開設的中古店、酒吧、旅舍,都有惜物、共享的理念。松本哉性格也絕不火爆,在身邊鮮明的人包圍底下,他總是從容地掛着笑臉,也許這就是他的獨特的領袖魅力。
撰文:廖梓霖
即使運動不成功 至少有人聽我的觀點
很多人對社會運動的印象,不外乎有一群人怒氣沖沖走上街頭,拿着大聲公喊得力竭聲嘶,但松本哉告訴你,不一定要這樣。90年代起,他發起多場搗蛋的學運、社運,在沉悶的日本社會擲下笑彈;2011年福島核災後,松本哉更以個人身份號召到逾萬日人上街反核。大隱隱於市,松本哉日常是東京小區高圓寺一間二手店的店長,同時經營廉價旅舍、酒吧,至今生活仍貫徹始終地反對資本主義,他寄語年輕人:「別認真工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多些自己想做的事」
松本哉今年44歲,經營二手店「素人之亂5號店」已10多年。訪問當天,特地提早到高圓寺的小街參觀其二手店,見他駕着貨車埋頭苦幹,一時卸貨,轉眼間又回店內拿着抹布清潔二手貨品,即使汗如雨下,他仍然笑容可掬,從外表完全看不出其反叛因子。大學時期開始,松本哉發起多場社會運動,曾結集社運經驗出版名為《素人之亂》的著作,他「壯舉」不少,例如為突破日本政府對公共空間的制約,發起向警察申報有數百人參與但所有人「甩底」,只有3人出現的遊行,出現數百名防暴警察「包圍」3名示威者遊街的惹笑場面,他把自己和參與行動的人稱為「大笨蛋」。
為何用搗蛋的方式抗爭?原來松本哉的大學時期,有人用很認真的方法搞學生運動,但太認真的結果是無人理會,「我本身就是個笨蛋,那就用笨蛋的方式來做社運吧,我發現這種方式,吸引很多人主動過來問我在做甚麼」。有趣的社運為松本哉帶來一班同道者,「即使運動不成功,至少有人會願意聽我的觀點;即使不願意聽,也不會覺得我在說教、抗拒我做的事」。
多場社會運動中,叫松本哉印象最深的,要數2011年時的反核運動。松本哉當時以無政黨、無後台的素人身份發起遊行,卻號召逾15,000人參與,在政治冷感的日本社會中算是異數,但這場行動叫他不能忘記的卻是失敗,「即使我們集合了這麼多力量,日本社會有80%人反對核電、只有20%人贊成,但政府也沒有改變立場,這件事的失敗令我印象深刻」。那時候起,松本哉改變了想法,「我發現有很多外國人支持我們,在台灣、香港或其他亞洲地方,都有人發起反核遊行」。他希望日本的民主運動,未來不止在日本國內發生,應該更加國際化、和外國連接。
由於年中不少台灣人到訪高圓寺,住進松本哉經營的旅舍,他能操基本國語,語言能力協助松本哉和本港的社運人士保持交流,去年中音樂場地Hidden Agenda被入境處放蛇拘捕負責人,他也在網上寫文聲援。本港在雨傘運動失敗後社會瀰漫失落感,松本哉認為和上世紀60年代日本安保鬥爭時學生失敗的情況類似,「大家都到社會工作,沒有人再理社運界的事」。對香港社會有何寄語?他說自己關心香港,但不太了解港人心態,但想呼籲年輕人不要認真工作,做多些自己想做的事,「不是叫大家別上班,但是我們都應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我成功反資本主義」
反對資本主義的松本哉,拒絕到大企業上班,10多年前起,他便在東京的高圓寺開二手店,收集舊電器、傢俬、雜貨轉售,然後又開設酒吧、廉價旅舍,吸引不少旅客、海外社運人士光臨,松本哉也因利乘便進行不少國際交流,他說至今只能勉強養活自己,「在經濟上我不成功,但我每天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又做到不浪費,在反對資本主義的層面上我很成功」。
松本哉仍持續抗爭,他指現時日本政府以其店舖所在地、高圓寺的道路狹窄為由,宣佈進行再開發工程,他批評政府實際目的是興建高樓大廈,抬高地價,為抵抗該決策,松本哉遂每半年發起一次運動,凝聚群眾壓力,目標令工程胎死腹中。松本哉在高圓寺駐紮多年,和其他高圓寺人一起創造出特別的小區,與其他充斥一式一樣百貨公司、名牌的地方不同,「這裏的人喜歡奇怪的東西,很年輕、有活力,有做音樂、藝術的人,大家不會穿同一套衣服、買同一件物品,是奇怪的人會集中之地」。對他來說,當下最重要的,是守護這個安身立命之所。
松本哉思想左傾,卻不會時時把反對資本主義掛在嘴邊,而是透過行動實踐,他開設的中古店、酒吧、旅舍,都有惜物、共享的理念。松本哉性格也絕不火爆,在身邊鮮明的人包圍底下,他總是從容地掛着笑臉,也許這就是他的獨特的領袖魅力。
撰文:廖梓霖
即使運動不成功 至少有人聽我的觀點
很多人對社會運動的印象,不外乎有一群人怒氣沖沖走上街頭,拿着大聲公喊得力竭聲嘶,但松本哉告訴你,不一定要這樣。90年代起,他發起多場搗蛋的學運、社運,在沉悶的日本社會擲下笑彈;2011年福島核災後,松本哉更以個人身份號召到逾萬日人上街反核。大隱隱於市,松本哉日常是東京小區高圓寺一間二手店的店長,同時經營廉價旅舍、酒吧,至今生活仍貫徹始終地反對資本主義,他寄語年輕人:「別認真工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多些自己想做的事」
松本哉今年44歲,經營二手店「素人之亂5號店」已10多年。訪問當天,特地提早到高圓寺的小街參觀其二手店,見他駕着貨車埋頭苦幹,一時卸貨,轉眼間又回店內拿着抹布清潔二手貨品,即使汗如雨下,他仍然笑容可掬,從外表完全看不出其反叛因子。大學時期開始,松本哉發起多場社會運動,曾結集社運經驗出版名為《素人之亂》的著作,他「壯舉」不少,例如為突破日本政府對公共空間的制約,發起向警察申報有數百人參與但所有人「甩底」,只有3人出現的遊行,出現數百名防暴警察「包圍」3名示威者遊街的惹笑場面,他把自己和參與行動的人稱為「大笨蛋」。
為何用搗蛋的方式抗爭?原來松本哉的大學時期,有人用很認真的方法搞學生運動,但太認真的結果是無人理會,「我本身就是個笨蛋,那就用笨蛋的方式來做社運吧,我發現這種方式,吸引很多人主動過來問我在做甚麼」。有趣的社運為松本哉帶來一班同道者,「即使運動不成功,至少有人會願意聽我的觀點;即使不願意聽,也不會覺得我在說教、抗拒我做的事」。
多場社會運動中,叫松本哉印象最深的,要數2011年時的反核運動。松本哉當時以無政黨、無後台的素人身份發起遊行,卻號召逾15,000人參與,在政治冷感的日本社會中算是異數,但這場行動叫他不能忘記的卻是失敗,「即使我們集合了這麼多力量,日本社會有80%人反對核電、只有20%人贊成,但政府也沒有改變立場,這件事的失敗令我印象深刻」。那時候起,松本哉改變了想法,「我發現有很多外國人支持我們,在台灣、香港或其他亞洲地方,都有人發起反核遊行」。他希望日本的民主運動,未來不止在日本國內發生,應該更加國際化、和外國連接。
由於年中不少台灣人到訪高圓寺,住進松本哉經營的旅舍,他能操基本國語,語言能力協助松本哉和本港的社運人士保持交流,去年中音樂場地Hidden Agenda被入境處放蛇拘捕負責人,他也在網上寫文聲援。本港在雨傘運動失敗後社會瀰漫失落感,松本哉認為和上世紀60年代日本安保鬥爭時學生失敗的情況類似,「大家都到社會工作,沒有人再理社運界的事」。對香港社會有何寄語?他說自己關心香港,但不太了解港人心態,但想呼籲年輕人不要認真工作,做多些自己想做的事,「不是叫大家別上班,但是我們都應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我成功反資本主義」
反對資本主義的松本哉,拒絕到大企業上班,10多年前起,他便在東京的高圓寺開二手店,收集舊電器、傢俬、雜貨轉售,然後又開設酒吧、廉價旅舍,吸引不少旅客、海外社運人士光臨,松本哉也因利乘便進行不少國際交流,他說至今只能勉強養活自己,「在經濟上我不成功,但我每天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又做到不浪費,在反對資本主義的層面上我很成功」。
松本哉仍持續抗爭,他指現時日本政府以其店舖所在地、高圓寺的道路狹窄為由,宣佈進行再開發工程,他批評政府實際目的是興建高樓大廈,抬高地價,為抵抗該決策,松本哉遂每半年發起一次運動,凝聚群眾壓力,目標令工程胎死腹中。松本哉在高圓寺駐紮多年,和其他高圓寺人一起創造出特別的小區,與其他充斥一式一樣百貨公司、名牌的地方不同,「這裏的人喜歡奇怪的東西,很年輕、有活力,有做音樂、藝術的人,大家不會穿同一套衣服、買同一件物品,是奇怪的人會集中之地」。對他來說,當下最重要的,是守護這個安身立命之所。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