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壹週刊:外賣平台衰敗之謎 Plum創辦人 疑自己吸乾自己血長青網文章

2018年12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12月10日 12:10
2018年12月10日 12:1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城中富豪愛投資初創,李嘉誠也積極投資「不老藥」及「人造肉」等初創。只要你有一條絕世好橋,就可Startup,以小博大。去年一間叫Plum的外賣平台,在中環免費派飯予才俊,銀彈政策下火速冒起,風頭蓋過其他外賣平台前輩如Deliveroo及Foodpanda等。
Plum老闆之一鍾永良(Andrew Chung)背景「Sexy」,英國倫敦讀大學,曾在Big 4做會計師,更是電召貨車平台Lalamove主要投資者,去年小米創辦人雷軍向Lalamove注資一億美元,後者估值隨即漲至十億美元。Plum成立一年,每日「柯打」由幾百個升至三萬個,下載用戶達十萬。成績亮麗,自然吸引投資者「落叠」。
今年6月,不願公開姓名的T先生與朋友,得知Plum正進行A輪前期融資。有見入場費低,於是與十多名朋友組團注資,金額十數萬至過百萬不等。根據一份Plum募資文件,至6月為止,多輪集資共籌到470萬美元(約3,900萬港元),但三個月後,Plum宣稱資金只餘600萬港元,要即時裁員止血。投資者要求「睇數」,才發現資金流向成疑,包括創辦人以昂貴租金把名下甲級商厦租予Plum,用自己另外投資的車隊,「柯打」由灣仔送去沙田照接,增加運輸成本,投資者不滿說:「唔make sense囉!」
撰文:邱嘉幸 攝影:李育明
外賣平台Plum的使用方法,與Deliveroo及Foodpanda等主要的分別是,Plum不送到府上,中午設特定取餐點,打工仔每日早上10時半前落單,午飯時間就可以到指定地點取餐。高峰時全港有約70個取餐點,現減至28個。中環金融區是Plum的核心,同區有六個取餐點,包括匯豐總行、IFC及置地等。由於合作餐廳達600間,價錢與客人到餐廳直接購買一樣,卻省回交通費及時間。30多歲的T先生在中環上班,是金融界白領,去年Plum開檔,他即開始幫襯,「我真心覺得佢條橋唔錯,我幾乎日日都幫襯」。因此有朋友說出這個投資機會,他便投入十多萬。「小額投資也可以,但人數好多,為的是製造市場聲音,個個股東帶親朋好友嚟光顧。嗰次反應好好,之後再有朋友想投資,但Andrew Chung話夠數了,不再接受」。據知,單是該次集資目標已有100萬美元(即逾780萬港元),連同先前經過多輪集資已籌到約3,900萬港元。
業主運輸商及估值公司 均涉私幫生意
沒想到隔了三個月,9月底Plum聲稱只剩下600萬港元,Andrew Chung公佈裁員約50人,上月再裁減百名員工。一眾股東大為不滿:「唔make sense!你唔會expect一路升緊嘅嘢會突然冇錢㗎嘛!」投資者心中疑團重重:「究竟錢去哪裏了?」他們要求Plum公開賬目,才發現疑點甚多。
另一名曾看過賬目的投資者透露,單是租金每月燒錢25萬元,Plum網站顯示的辦公室及註冊辦事處地址,分別使用上環的中銀集團人壽保險大廈及中環的南豐大廈,兩間商務中心Compass Office是創辦人鍾永良的私幫生意。他們質疑,「為何一間初創要租用租金高昂的中環甲級寫字樓?」再者,送餐服務一向佔用街頭位置,理應沒甚麼貨品需要儲存。
記者以客戶身份查詢Compass Offices服務價格,獲回覆指租用辦公室計人頭收費,辦分室的人均收費最低3,500元,如五人用約有220呎至280呎辦公室。Plum以25萬元租用,如以最低收費計算,即包70個人頭。記者上周曾到過其中一個位於中環的辦公室,只見有外賣袋及取餐點的枱,還有數名職員上班。
Plum每日平均收單三萬張,每月利潤只得約180萬元。利潤如此低,開支卻大花筒,取餐點總員工支出達每月300萬元,投資者不滿聘請全職的Associate/Management Trainee負責派餐,人均月薪約1.7萬元。扣取人工後,即時見紅。陳先生質疑這項工作以體力勞動為主,而且只有中午時分需要人手,沒必要聘請大量全職員工,而且應多僱用勞動力較低廉的中年人士為主,「一個取餐點可能兩個員工已經夠,一個負責嘟QR code(確認定單),一個負責派飯。但是有些取餐點可能出現三至四個員工,甚至更多」。Plum香港總經理張樑漢曾向傳媒表示,不同職級員工均要親身落區派餐。翻查過往報道及查冊顯示,鍾永良亦有管理獵頭公司,Plum如何招聘員工,投資者擔心有利益衡突之嫌。
其他外賣平台,如DeIiveroo只送餐廳附近屋苑或辦公室,Plum標榜獨有跨區送餐服務。例如灣仔取餐的客戶可訂購西營盤及葵涌地區的食物,更有灣仔合作商戶表示Plum曾向其點餐送往沙田。Plum使用的運輸商之一,正是鍾永良有份投資的Lalamove。今年1月至7月平均約三萬宗定單,運輸成本約20萬元,即平均一個餐運輸成本為六至七元。本身與Deliveroo、Uber Eats及Plum等外賣平台合作的灣仔餐廳「川亭」老闆呂先生說,Plum收費是眾多平台中最低,其他七折,給予Plum食物原價的約為九折,「Plum一個飯盒先賺餐廳十蚊,用這麼多人手、叫車派貨」。T先生當初以為創辦人「百足咁多爪」會產生協同效應,帶動Plum生意,如今事實卻相反。
記者實測透過Plum訂了四個飯盒,在觀塘取餐,保持溫感。不過吃到後來,赫然發現其中一個飯盒底部,有一道數厘米的裂縫,記者向Plum反映情況,職員承認曾有飯盒因過熱而融爛,並即日賠償同等價錢的積分。
香港未站穩陣腳,鍾永良卻同時將Plum業務擴展至紐約、悉尼及新加坡市場,Plum截至今年7月的估值達5,000萬美元,計劃A輪融資可達500至700萬美元,規模是近年本地初創中較高的。賭王千金何超盈有份投資的時尚網購平台Goxip,A輪融資僅獲得500萬美元。Startup的估值如何計算,一直為人詬病。在英國倫敦讀大學的鍾永良,並考取會計師牌,1994年在香港「四大行」之一畢馬威任職,其後創辦獵頭生意及投資公司,名下公司達98間,Plum的估值亦由鍾旗下另一間公司Clearmind Capital Limited負責。Clearmind Capital的網站顯示有八個項目,其中兩個都是他自己的,包括Plum和Compass Office。
科技初創公司的創辦人李勁華,得知Plum的估值及每輪融資達數百萬至數千萬美元後,他顯得訝異:「唔係啩!」他表示估值大小,視乎投資者覺得是否值得。他承認,投資初創屬高風險,小額投資者在董事局欠缺話事權,難以介入決策層面,因此他建議:「所以投資你一定要有話事權,起碼(股權)有30%以上。」
T先生期望入股初創後Exit(退出投資)方式,不外乎公司上市,或者被大公司收購業務,從而讓股東套現賺錢,但如今連回本機會也變得渺茫。他強調明白投資初創存在高風險,但不相信創辦人一開始就有意騙投資者,「但是中間會否轉變了心態,我自己不知」。T先生現時一方面看不過眼想向公眾公開Plum實況,另一方面卻希望公司不要就此「玩完」,找到新投資者接手。
指遭負面報道拖累生意 強調不會倒閉
Plum曾拋出數個方案,包括員工轉為「聯合創辦人」身份入股,以分享利潤代替固定月薪。他說鍾永良亦聲稱再私人投資數千萬元。本刊發現,鍾永良沙士時期開始炒樓,曾持有數個貝沙灣豪宅及跑馬地物業,轉手獲利數千萬元,不過已全部賣出,現時手頭已經再無磚頭。
記者周日(9日)找鍾永良,他聲稱名下獵頭公司與Plum並無合作,月租25萬元是用於工廈儲貨包括食物檔及取餐點檔口工具,至於Compass Office租金是由自己支付。
他稱已再私人投資100萬美元支持Plum營運,款項現已用完。他強調Plum不會倒閉,今年3月開始轉為聘請約130名兼職員工派餐,當中包括學生及退休人士。對於投資者不滿投資三個月後就剩下600萬告急,他解釋早前有報道提及其負面消息,節目播出後拖累生意。他指所謂估值5,000萬美元是目標金額,沒有不合理。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