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教育局被指行政失當,曾向全港多間學校誤發署任薪金津貼,後來發現審批出錯,十多年後追收多發款項。有相關教師雖已完成署任「升正」,但每年多次被教局追收署任津貼,飽受困擾,所屬學校近日收到教局通知須每月「分期」扣減兩萬元津貼以退還款項,校方或須裁減人手。即使款項現由校方承擔,相關教師本身仍要扣減3.5萬至4.1萬元公積金。他們考慮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甚至循法律途徑向教局申索。
記者:鄧力行
教協於2013年起收到40多名教師求助,稱教育局指他們獲多發薪金津貼,要求還款。任教同一學校的黃老師、李老師和張老師(均為化名),同受影響。他們表示,2005至2008年間,有兩年以文憑教師(CM)署任助理教席(AM)職位,並獲教育局發放署任津貼。惟教育局遲至2013年才稱助理教席並沒有署任職位,要求他們退還約17萬至18萬元津貼。
教局高官到學校追數
三名受影響老師表示,升職前署任兩年觀察是學校的慣常做法,又稱校長曾問過教育局的意見,確保沒有問題才安排署任。黃老師強調,署任期間亦有做額外工作,自言署任津貼「袋得安樂」,故拒絕退款。
張老師則表示,自2013年起,每年多次被召開會,遭校方要求他們退還當年的署任津貼,惟最終未能達成共識。黃老師說,當時「一聽到校務處叫人已經驚」,更要向校董會解釋,「好似我哋做錯咁」,坦言感到委屈。
李老師更稱,曾有教育局高官親自到學校向校監和校長追數,校監最終不勝其擾同意還款;雖然最終款項由學校承擔,但李老師引述校長稱,或要因此減少學校的助理教師和教學助理職位,「有同事可能冇咗份工」,更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
教協批評做法不合理
本身是律師的教協副會長莊耀洸表示,根據《時效條例》,欠款「過咗6年無得追」,雖然老師不用退還款項,但過往教育局做法是會扣減公積金,若老師因此被扣公積金,便有權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亦可入稟法院申索。
莊耀洸續指,從前津貼學校職級和薪酬由教育局負責計算,但2004年推行校本管理後,便將責任推給學校;惟學校並無足夠人手和專業知識處理,而教師薪級問題非常複雜,教育局人員審批時也未發現錯誤。莊耀洸認為責任在於教育局,局方卻向學校和教師追數;教協也得悉有學校甚至教師已經還款,批評做法並不合理。
教育局覆稱,去年12月中發信通知有關學校調整薪金津貼的詳細安排,若校方建議另一還款方案,局方樂意進一步商討;局方已知會學校需調整的教師公積金供款款額,在收回「誤領」的署任津貼款項後,會相應調整供款。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記者:鄧力行
教協於2013年起收到40多名教師求助,稱教育局指他們獲多發薪金津貼,要求還款。任教同一學校的黃老師、李老師和張老師(均為化名),同受影響。他們表示,2005至2008年間,有兩年以文憑教師(CM)署任助理教席(AM)職位,並獲教育局發放署任津貼。惟教育局遲至2013年才稱助理教席並沒有署任職位,要求他們退還約17萬至18萬元津貼。
教局高官到學校追數
三名受影響老師表示,升職前署任兩年觀察是學校的慣常做法,又稱校長曾問過教育局的意見,確保沒有問題才安排署任。黃老師強調,署任期間亦有做額外工作,自言署任津貼「袋得安樂」,故拒絕退款。
張老師則表示,自2013年起,每年多次被召開會,遭校方要求他們退還當年的署任津貼,惟最終未能達成共識。黃老師說,當時「一聽到校務處叫人已經驚」,更要向校董會解釋,「好似我哋做錯咁」,坦言感到委屈。
李老師更稱,曾有教育局高官親自到學校向校監和校長追數,校監最終不勝其擾同意還款;雖然最終款項由學校承擔,但李老師引述校長稱,或要因此減少學校的助理教師和教學助理職位,「有同事可能冇咗份工」,更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
教協批評做法不合理
本身是律師的教協副會長莊耀洸表示,根據《時效條例》,欠款「過咗6年無得追」,雖然老師不用退還款項,但過往教育局做法是會扣減公積金,若老師因此被扣公積金,便有權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亦可入稟法院申索。
莊耀洸續指,從前津貼學校職級和薪酬由教育局負責計算,但2004年推行校本管理後,便將責任推給學校;惟學校並無足夠人手和專業知識處理,而教師薪級問題非常複雜,教育局人員審批時也未發現錯誤。莊耀洸認為責任在於教育局,局方卻向學校和教師追數;教協也得悉有學校甚至教師已經還款,批評做法並不合理。
教育局覆稱,去年12月中發信通知有關學校調整薪金津貼的詳細安排,若校方建議另一還款方案,局方樂意進一步商討;局方已知會學校需調整的教師公積金供款款額,在收回「誤領」的署任津貼款項後,會相應調整供款。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